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资料和方法 | 第10-16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0-12页 |
1.1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0页 |
1.2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1.3 病例治疗过程 | 第11-12页 |
2 方法 | 第12-16页 |
2.1 临床资料采集 | 第12-14页 |
2.2 玻璃体内注射步骤 | 第14-15页 |
2.3 仪器设备及药品 | 第15页 |
2.4 观察指标 | 第15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15-16页 |
结果 | 第16-21页 |
1 临床基本特征 | 第16页 |
2 安全性及有效性 | 第16-17页 |
3 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因素 | 第17-21页 |
典型病例 | 第21-29页 |
讨论 | 第29-40页 |
1 对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认识 | 第29-31页 |
1.1 BRVO的危险因素 | 第29-30页 |
1.2 BRVO导致黄斑水肿的机制 | 第30页 |
1.3 抗VEGF药物 | 第30-31页 |
2 视网膜的解剖结构 | 第31-34页 |
2.1 视网膜的层状结构 | 第31-33页 |
2.2 黄斑中心凹视锥细胞 | 第33-34页 |
3 OCT在BRVO合并黄斑水肿中的应用 | 第34-36页 |
3.1 OCT与视网膜层状结构 | 第34-35页 |
3.2 OCT与黄斑水肿 | 第35-36页 |
4 康柏西普有效性及安全性 | 第36-37页 |
5 黄斑水肿预后视力的相关因素 | 第37-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综述 | 第45-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