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1 半翅目昆虫共生菌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1.1 贮菌体中内共生菌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1.2 唾液腺共生菌研究概况 | 第15页 |
1.1.3 消化系统共生菌研究概况 | 第15页 |
1.1.4 马氏管共生菌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1.5 生殖系统共生菌研究概况 | 第16页 |
1.2 头喙亚目昆虫共生菌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3 蝉科昆虫内共生菌研究概况 | 第17页 |
1.4 本研究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2.1.1 样品采集 | 第18页 |
2.1.2 主要试剂、溶液的配制 | 第18-19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3页 |
2.2.1 蝉科昆虫的解剖 | 第20页 |
2.2.2 消化道细菌总DNA的提取 | 第20页 |
2.2.3 不同蝉科昆虫不同器官细菌群落的PCR-RFLP分析 | 第20-22页 |
2.2.4 斑透翅蝉H. maculaticollis消化道细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40页 |
3.1 不同蝉不同器官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结果 | 第23-24页 |
3.2 三种蝉科昆虫马氏管细菌群落RFLP分析结果 | 第24-25页 |
3.3 三种蝉科昆虫贮菌体细菌群落RFLP分析结果 | 第25-26页 |
3.4 斑透翅蝉H. maculaticollis不同器官细菌RFLP分析结果 | 第26-34页 |
3.4.1 斑透翅蝉H. maculaticollis唾液腺细菌RFLP分析结果 | 第26页 |
3.4.2 斑透翅蝉H. maculaticollis食道细菌RFLP分析结果 | 第26页 |
3.4.3 斑透翅蝉H. maculaticollis“滤室+锥形体”细菌RFLP分析结果 | 第26-27页 |
3.4.4 斑透翅蝉H. maculaticollis中肠细菌RFLP分析结果 | 第27页 |
3.4.5 斑透翅蝉H. maculaticollis回肠细菌RFLP分析结果 | 第27页 |
3.4.6 斑透翅蝉H. maculaticollis“膜质囊+直肠”细菌RFLP分析结果 | 第27页 |
3.4.7 斑透翅蝉H. maculaticollis生殖器官细菌RFLP分析结果 | 第27-34页 |
3.5 不同细菌群落细菌多样性指数 | 第34-35页 |
3.6 不同细菌群落系统发育分析 | 第35-38页 |
3.7 不同细菌群落克隆文库稀疏度曲线 | 第38-39页 |
3.8 不同细菌群落细菌MDS分析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0-43页 |
4.1 结论 | 第40页 |
4.2 内共生菌Candidatus Sulcia muelleri在蝉科昆虫中的分布 | 第40页 |
4.3 不同蝉科昆虫不同器官细菌组成差异 | 第40-41页 |
4.4 不同器官中优势细菌的功能分析 | 第41-42页 |
4.5 内共生菌种类以及PCR-RFLP方法分析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