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3-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3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芯片选型及平台介绍 | 第19-21页 |
1.4.1 DSP芯片选型 | 第19-21页 |
1.4.2 开发流程 | 第21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第2章 LTE-A系统概述 | 第23-30页 |
2.1 LTE-A系统架构 | 第23-24页 |
2.2 LTE-A物理层关键技术 | 第24-27页 |
2.2.1 中继技术(Relay) | 第24-25页 |
2.2.2 多点协作传输技术(CoMP) | 第25-26页 |
2.2.3 载波聚合技术(CA) | 第26-27页 |
2.3 LTE-A系统物理层概述 | 第27-29页 |
2.3.1 物理层架构与功能 | 第27-28页 |
2.3.2 物理下行信道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LTE-A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 | 第30-49页 |
3.1 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CI) | 第30-31页 |
3.2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 第31-36页 |
3.2.1 控制信道资源 | 第31页 |
3.2.2 PDCCH发送端处理流程 | 第31-36页 |
3.3 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 第36-43页 |
3.3.1 EPDCCH信道引入背景 | 第36-37页 |
3.3.2 EPDCCH信道简介 | 第37-39页 |
3.3.3 EPDCCH资源映射 | 第39-43页 |
3.4 解调参考信号(DMRS) | 第43-46页 |
3.4.1 DMRS的生成与映射 | 第43-45页 |
3.4.2 EPDCCH天线端口映射 | 第45-46页 |
3.5 PDCCH与EPDCCH的性能对比 | 第46-48页 |
3.5.1 仿真参数配置 | 第46-47页 |
3.5.2 性能对比 | 第47-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发送端搜索空间设计与接收端盲检测算法 | 第49-67页 |
4.1 PDCCH/EPDCCH发送端搜索空间 | 第49-51页 |
4.1.1 PDCCH发送端搜索空间 | 第49-50页 |
4.1.2 EPDCCH发送端搜索空间 | 第50-51页 |
4.2 簇搜索空间分配方案 | 第51-58页 |
4.2.1 与传统分配方案的对比 | 第53-57页 |
4.2.2 与现有改进方案的对比 | 第57-58页 |
4.3 PDCCH/EPDCCH接收端盲检测 | 第58-61页 |
4.4 基于PRBS排序的集中式EPDCCH盲检测 | 第61-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LTE-A物理层下行控制信道的多核DSP实现与验证 | 第67-87页 |
5.1 TMS320C6670的协处理器介绍 | 第67-72页 |
5.1.1 比特级协处理器(BCP) | 第67-70页 |
5.1.2 Viterbi译码协处理器(VCP2) | 第70-72页 |
5.2 PDCCH信道的DSP设计 | 第72-76页 |
5.2.1 PDCCH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实现流程设计 | 第72-74页 |
5.2.2 PDCCH盲检测的DSP实现 | 第74-76页 |
5.3 EPDCCH信道的DSP设计 | 第76-80页 |
5.3.1 EPDCCH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实现流程设计 | 第76-79页 |
5.3.2 速率匹配长度E计算模块的DSP实现 | 第79-80页 |
5.4 实现优化设计与结果验证 | 第80-86页 |
5.4.1 实现优化设计 | 第80-81页 |
5.4.2 实现结果验证 | 第81-85页 |
5.4.3 实现性能分析 | 第85-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87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