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14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复杂系统和技术演化研究综述 | 第19-29页 |
2.1 复杂系统理论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2.1.1 复杂系统理论 | 第19-21页 |
2.1.2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 第21-22页 |
2.1.3 适应度景观理论 | 第22页 |
2.2 技术演化研究综述 | 第22-28页 |
2.2.1 技术范式理论 | 第22-23页 |
2.2.2 技术轨道理论 | 第23-25页 |
2.2.3 路径依赖理论 | 第25-26页 |
2.2.4 技术演化理论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复杂系统的技术演化路径要素 | 第29-38页 |
3.1 复杂系统演化的界定、结构与功能 | 第29-31页 |
3.1.1 复杂系统演化的界定与表现 | 第29-30页 |
3.1.2 复杂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第30-31页 |
3.2 复杂系统演化的途径 | 第31-32页 |
3.3 基于复杂系统的技术演化路径要素 | 第32-36页 |
3.3.1 技术机会要素 | 第32-34页 |
3.3.2 成本收益要素 | 第34-35页 |
3.3.3 知识积累要素 | 第35-36页 |
3.3.4 战略构架要素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基于复杂系统的移动通信技术演化模型 | 第38-52页 |
4.1 NK模型的内涵、应用和方法介绍 | 第38-40页 |
4.1.1 NK模型的内涵及应用 | 第38页 |
4.1.2 NK模型的方法介绍 | 第38-40页 |
4.2 移动通信技术演化的NK模型构建与应用 | 第40-49页 |
4.2.1 移动通信技术演化对NK模型的借鉴 | 第40-41页 |
4.2.2 移动通信技术演化NK模型的参数设定 | 第41-42页 |
4.2.3 移动通信技术演化NK模型的模拟分析 | 第42-47页 |
4.2.4 移动通信技术演化NK模型的适应度景观分析 | 第47-49页 |
4.3 NK模型的移动通信技术演化路径适应度提高机理 | 第49-51页 |
4.3.1 技术机会要素主导移动通信技术演化 | 第50页 |
4.3.2 成本收益要素主导移动通信技术演化 | 第50-51页 |
4.3.3 知识积累要素主导移动通信技术演化 | 第51页 |
4.3.4 战略构架要素主导移动通信技术演化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中国5G移动通信技术演化研究 | 第52-68页 |
5.1 移动通信技术演化历史实践及5G发展介绍 | 第52-55页 |
5.1.1 移动通信技术演化历史实践 | 第52-53页 |
5.1.2 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与关键技术 | 第53-55页 |
5.2 中国5G移动通信技术演化要素 | 第55-62页 |
5.2.1 中国5G移动通信技术演化的技术机会要素 | 第55-56页 |
5.2.2 中国5G移动通信技术演化的成本收益要素 | 第56-59页 |
5.2.3 中国5G移动通信技术演化的知识积累要素 | 第59-61页 |
5.2.4 中国5G移动通信技术演化的战略构架要素 | 第61-62页 |
5.3 中国5G移动通信技术演化研究 | 第62-67页 |
5.3.1 中国5G移动通信技术演化NK模型数据处理 | 第62-64页 |
5.3.2 中国5G移动通信技术演化适应度分析 | 第64-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2页 |
1.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2.对策与建议 | 第69-71页 |
3.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表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