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吉林省暴雨气候特征方面的研究 | 第13页 |
1.2.2 东北冷涡型暴雨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吉林省暴雨分型的研究 | 第14页 |
1.2.4 基于构成要素的预报方法在暴雨预报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 第14-15页 |
1.2.5 暴雨的数值模拟和中尺度分析研究 | 第15页 |
1.2.6 大尺度环流条件及各尺度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7 暴雨预报动力诊断方面的研究 | 第16页 |
1.2.8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20-26页 |
2.1 资料说明 | 第20-21页 |
2.1.1 实况资料 | 第20页 |
2.1.2 数值模拟资料 | 第20-21页 |
2.2 吉林省中尺度暴雨标准 | 第21-22页 |
2.3 中尺度影响系统分型及预报因子研究方法 | 第22页 |
2.4 WRF模式数值模拟 | 第22-24页 |
2.4.1 模式设计 | 第22-23页 |
2.4.2 输出产品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5 箱线图分析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吉林省中尺度暴雨的时空分布及其环流特征 | 第26-36页 |
3.1 中尺度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 第26-30页 |
3.1.1 中尺度暴雨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27-29页 |
3.1.2 中尺度暴雨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9-30页 |
3.2 吉林省暴雨的环流特征 | 第30-34页 |
3.2.1 吉林省暴雨的大尺度影响系统分类 | 第30-33页 |
3.2.2 暴雨天气大尺度影响系统的统计特征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WRF模式在吉林省中尺度暴雨研究中的应用 | 第36-59页 |
4.1 暴雨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分析 | 第36-41页 |
4.1.1 个例1 | 第36-38页 |
4.1.2 个例2 | 第38-41页 |
4.2 中尺度暴雨天气分型 | 第41-50页 |
4.2.1 切变型暴雨 | 第42-43页 |
4.2.2 急流辐合型暴雨 | 第43-46页 |
4.2.3 急流出口区型暴雨 | 第46-48页 |
4.2.4 近地面辐合线型暴雨 | 第48-50页 |
4.3 中尺度暴雨的预报因子分析 | 第50-57页 |
4.3.1 预报因子阈值统计 | 第50-52页 |
4.3.2 物理量因子分析 | 第52-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吉林省暴雨指标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效果检验 | 第59-73页 |
5.1 系统简介 | 第59-63页 |
5.1.1 吉林省暴雨历史个例查询 | 第59-60页 |
5.1.2 暴雨环流背景和中尺度分型查询 | 第60-61页 |
5.1.3 暴雨物理量因子预报 | 第61-62页 |
5.1.4 产品制作发布 | 第62页 |
5.1.5 系统设置 | 第62-63页 |
5.2 暴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应用效果检验 | 第63-72页 |
5.2.1 暴雨天气预报检验样本选取 | 第63页 |
5.2.2 暴雨物理量因子分析及预报效果检验 | 第63-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3-7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3-75页 |
6.2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 | 第75页 |
6.3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