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哈尔滨铁路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铁路废弃地的现实问题第9-10页
        1.1.2 风景园林学的发展第10页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0-11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3.1 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12页
    1.4 课题研究趋势第12-13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6页
        1.5.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5.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3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第16-32页
    2.1 研究概念第16-17页
        2.1.1 铁路废弃地相关概念第16页
        2.1.2 景观设计相关概念第16-17页
        2.1.3 再生设计相关概念第17页
    2.2 论基础与相关理念第17-21页
        2.2.1 景观设计学相关理念第17-18页
        2.2.2 建筑学相关理论第18-19页
        2.2.3 城市规划学相关理论第19-20页
        2.2.4 城市设计相关理论第20-21页
    2.3 可借鉴案例分析第21-30页
        2.3.1 德国三角轨道公园第21-24页
        2.3.2 特兰大环线第24-27页
        2.3.3 北京“751”D-park时尚设计师广场第27-30页
    2.4 铁路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原则与方法第30-31页
        2.4.1 再生设计原则第30页
        2.4.2 再生设计方法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哈尔滨铁路废弃地现状调查第32-44页
    3.1 哈尔滨市铁路沿革与意义第32-37页
        3.1.1 哈尔滨概况第32-33页
        3.1.2 历史沿革第33-35页
        3.1.3 历史意义第35-36页
        3.1.4 哈尔滨铁路布局变化历程第36-37页
    3.2 哈尔滨铁路废弃地现状调查第37-41页
        3.2.1 三大动力工业区第38-40页
        3.2.2 哈东工业区第40页
        3.2.3 哈南工业区第40-41页
    3.3 哈尔滨铁路废弃地面临的处境第41-43页
        3.3.1 哈尔滨铁路废弃地典型环境模式第41-42页
        3.3.2 哈尔滨铁路废弃现状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铁路废弃地与城市空间的整合第44-52页
    4.1 研究视角与方法第44-47页
        4.1.1 整合虚实空间第44-45页
        4.1.2 建立连接第45-46页
        4.1.3 赋予文化第46-47页
    4.2 铁路废弃地与城市空间再生设计第47-51页
        4.2.1 整合城市空间形态第47-49页
        4.2.2 完善城市绿色系统第49-50页
        4.2.3 构建城市铁路文化第50-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铁路废弃地自然环境再生设计第52-63页
    5.1 研究视角与方法第52-53页
        5.1.1 污染调查第52页
        5.1.2 场地评估第52-53页
        5.1.3 污染治理第53页
    5.2 铁路废弃地与自然环境再生设计第53-61页
        5.2.1 治理棕色土方第53-57页
        5.2.2 优化自然环境第57-61页
    5.3 本章小节第61-63页
6 铁路废弃地工业遗存再生设计第63-76页
    6.1 研究视角与方法第63-65页
        6.1.1 工业遗存的确定第63页
        6.1.2 工业遗存的评估第63-64页
        6.1.3 工业遗存的利用第64-65页
    6.2 铁路废弃地工业遗存再生设计第65-75页
        6.2.1 铁路线路再生设计第65-69页
        6.2.2 废弃建筑再生设计第69-70页
        6.2.3 附属设施再生设计第70-72页
        6.2.4 废弃材料再生设计第72-75页
    6.3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附录第80-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尔滨东西大直街街道景观改造策略研究
下一篇:旋覆花根围优势AM真菌对白花三叶草耐盐碱特性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