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东西大直街街道景观改造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 第10-11页 |
1.4 国内外动态 | 第11-15页 |
1.4.1 街道景观 | 第11-13页 |
1.4.2 街道景观改造 | 第13-15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5-1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7-20页 |
2.1.1 街道 | 第17-19页 |
2.1.2 景观 | 第19页 |
2.1.3 城市街道景观 | 第19-20页 |
2.1.4 城市景观改造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阐述 | 第20-21页 |
2.2.1 规划学理论 | 第20-21页 |
2.2.2 美学理论 | 第21页 |
2.2.3 环境行为学理论 | 第21页 |
2.2.4 建筑学理论 | 第21页 |
2.2.5 色彩学理论 | 第21页 |
2.3 城市街道景观改造要素 | 第21-23页 |
2.3.1 环境要素 | 第22-23页 |
2.3.2 行为要素 | 第23页 |
2.4 城市道路建设相关规范 | 第23页 |
2.5 城市街道景观改造的一般原则 | 第23-25页 |
2.5.1 整体化原则 | 第23-24页 |
2.5.2 人性化原则 | 第24页 |
2.5.3 历史文脉原则 | 第24页 |
2.5.4 可持续原则 | 第24-25页 |
2.6 国内外街道景观改造的案例分析 | 第25-28页 |
2.6.1 上海“新天地”街道环境改造 | 第25-26页 |
2.6.2 荷兰Woonerf人车共享化街道 | 第26-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哈尔滨东西大直街街道景观分析 | 第29-60页 |
3.1 哈尔滨东西大直街的改造背景分析 | 第29-33页 |
3.1.1 哈尔滨背景分析 | 第29-32页 |
3.1.2 东西大直街街道背景分析 | 第32-33页 |
3.2 东西大直街的实地调研提纲 | 第33-34页 |
3.2.1 调研方法 | 第33页 |
3.2.2 调研内容 | 第33页 |
3.2.3 街道空间划分 | 第33-34页 |
3.3 东西大直街的景观现状分析 | 第34-59页 |
3.3.1 路面交通分析 | 第34-37页 |
3.3.2 历史文脉分析 | 第37-40页 |
3.3.3 沿街建筑分析 | 第40-46页 |
3.3.4 街道分析 | 第46-55页 |
3.3.5 公共设施分析 | 第55-56页 |
3.3.6 态行为分析 | 第56-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4 哈尔滨东西大直街街道景观改造策略 | 第60-78页 |
4.1 东西大直街街道景观改造目标 | 第60页 |
4.1.1 传承历史文脉 | 第60页 |
4.1.2 优化功能结构 | 第60页 |
4.1.3 营造街道活力 | 第60页 |
4.2 东西大直街街道景观的改造策略 | 第60-74页 |
4.2.1 交通路面适宜性与稳静化的改善 | 第60-62页 |
4.2.2 历史文脉特色性与延续性的展现 | 第62-63页 |
4.2.3 沿街建筑整体性与共生性的蜕新 | 第63-67页 |
4.2.4 街道绿化多样性与生态化的配置 | 第67-71页 |
4.2.5 公共设施实用性与人性化的整合 | 第71-74页 |
4.3 东西大直街街道景观的改造设想 | 第74-77页 |
4.3.1 综合居住区 | 第74-75页 |
4.3.2 办公文体区 | 第75页 |
4.3.3 商业休闲区 | 第75-76页 |
4.3.4 宗教文化区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附录1 | 第81-83页 |
附录2 | 第83-84页 |
附录3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