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4-23页 |
1.1 绞股蓝的生物学特性 | 第14-16页 |
1.2 绞股蓝的药理功效 | 第16-17页 |
1.3 绞股蓝皂苷的合成途径及主要影响因子 | 第17-21页 |
1.3.1 绞股蓝皂苷的结构式、种类和合成途径 | 第17-18页 |
1.3.2 温度对绞股蓝皂苷合成和积累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3 光照对绞股蓝皂苷合成和积累的影响 | 第19-20页 |
1.3.4 其他生态因子对绞股蓝皂苷合成和积累的影响 | 第20-21页 |
1.4 光质对绞股蓝鲨烯合成酶和鲨烯环氧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1-22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不同处理对绞股蓝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3-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2.2.1 光照与温度处理 | 第24页 |
2.2.2 植物激素处理 | 第24页 |
2.2.3 低温层积处理 | 第24页 |
2.2.4 短时低温处理 | 第24页 |
2.2.5 储存处理 | 第24-25页 |
2.3 结果及分析 | 第25-30页 |
2.3.1 光照与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5页 |
2.3.2 植物生长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3 低温层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4 短时低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7-29页 |
2.3.5 储存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 讨论 | 第30-32页 |
2.5 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不同光质对绞蓝皂苷含量的影响 | 第34-4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3.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4-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1 光质实验设计 | 第35页 |
3.2.2 绞股蓝皂苷的提取 | 第35页 |
3.2.3 绞股蓝皂苷的测量 | 第35-36页 |
3.3 结果及分析 | 第36-39页 |
3.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4章 不同光质对绞股蓝SS与SE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1-5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4.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1-4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4.2.1 光质实验设计 | 第42页 |
4.2.2 总RNA的提取 | 第42-43页 |
4.2.3 引物设计 | 第43页 |
4.2.4 PCR步骤方法 | 第43-44页 |
4.2.5 PCR体系 | 第44页 |
4.2.6 表达量统计 | 第44页 |
4.3 结果及分析 | 第44-48页 |
4.4 讨论 | 第48-50页 |
第5章 绞股蓝皂苷合成代谢与SS、SE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 第50-54页 |
5.1 统计分析方法 | 第50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5.2.0 白光下绞股蓝皂苷积累与SS、SE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 第50页 |
5.2.1 红光下绞股蓝皂苷积累与SS、SE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5.2.2 蓝光下绞股蓝皂苷积累与SS、SE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 第51页 |
5.2.3 黑暗下绞股蓝皂苷积累与SS、SE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5.3 讨论和总结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附录A 种子萌发图 | 第62-63页 |
附录B 绞股蓝植株培养图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