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3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结球甘蓝外观品质检测 | 第32-60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结球甘蓝球形鉴别 | 第32-42页 |
2.3 结球甘蓝等级鉴别 | 第42-5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三章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结球甘蓝内在品质检测 | 第60-75页 |
3.1 引言 | 第60-61页 |
3.2 结球甘蓝维生素C含量预测模型 | 第61-67页 |
3.3 结球甘蓝可溶性糖PLS预测模型 | 第67-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基于高光谱的马铃薯病害检测 | 第75-87页 |
4.1 引言 | 第75-76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76-7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77-8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基于高光谱的马铃薯微型种薯分类检测 | 第87-117页 |
5.1 引言 | 第87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87-88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88-115页 |
5.4 微型种薯分类策略 | 第11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2页 |
6.1 结论 | 第117-120页 |
6.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0-121页 |
6.3 展望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作者简介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