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三、论文的思路和结构 | 第11-12页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人才工作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 第14-21页 |
一、人才工作概述 | 第14-17页 |
(一) 人才的概念 | 第14-16页 |
1、人才概念的发展 | 第14-15页 |
2、人才的身份界定 | 第15页 |
3、党委组织部门服务的人才范围 | 第15-16页 |
(二) 人才工作的概念 | 第16页 |
(三) 发展和推动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 | 第16-17页 |
二、人才工作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一)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 第17-19页 |
(二)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党委组织部门人才工作现状 | 第21-28页 |
一、党委组织部门人才工作概况 | 第21-24页 |
(一) 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工作的发展进程 | 第21-23页 |
1、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1992年) | 第21-22页 |
2、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992年-2003年) | 第22页 |
3、2003年至今 | 第22-23页 |
(二) 人才工作的主要特点 | 第23-24页 |
1、人才培养与使用方式逐渐多样化 | 第23页 |
2、全党全民重视程度日益加大 | 第23-24页 |
3、党管人才、政府引导特点鲜明 | 第24页 |
二、党委组织部门人才工作机制 | 第24-25页 |
(一) 目标考核机制 | 第24-25页 |
(二) 组织领导机制 | 第25页 |
(三) 责任管理机制 | 第25页 |
三、当前各地人才工作主要方法 | 第25-28页 |
(一) 通过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 | 第25-26页 |
(二) 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和力度 | 第26页 |
(三) 在实践中探索和改进人才使用方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当前宿迁人才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一、宿迁市人才工作概况 | 第28页 |
二、近年来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0页 |
(一) 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真正确立 | 第28-29页 |
(二) 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 第29页 |
(三) 人才队伍管理不够科学有效 | 第29页 |
(四) 人才开发的社会化投入较少 | 第29-30页 |
(五) 科技创新能力较低 | 第30页 |
(六) 人才吸引和集聚能力偏弱 | 第30页 |
(七) 存在区域间、行业间不平衡现象 | 第30页 |
三、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一) 人才至上观念在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 第30-31页 |
(二) 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 第31页 |
(三) 用人单位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 第31页 |
(四) 政策激励的市场化效应还需要提高 | 第31-32页 |
(五) 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渠道不够畅通 | 第32页 |
(六) 人才发展的平台还比较欠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国内先进省份和地区人才工作经验 | 第33-38页 |
一、江苏:充分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的示范作用 | 第33-34页 |
(一) 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 第33页 |
(二)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 第33-34页 |
(三) 省直部门人才计划 | 第34页 |
(四) 省辖市人才计划 | 第34页 |
二、上海:开放式地开发利用一切人才资源 | 第34-35页 |
三、深圳: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打造人才发展载体 | 第35页 |
四、借鉴意义 | 第35-38页 |
(一)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推动人才工作的有效手段 | 第36页 |
(二)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第36页 |
(三) 科技载体建设能够较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加强党委组织部门人才工作的对策思考 | 第38-45页 |
一、注重人才工作氛围营造 | 第38-39页 |
(一) 加大“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宣传力度 | 第38页 |
(二) 加大目标考核力度 | 第38-39页 |
(三)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 第39页 |
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 第39-43页 |
(一) 调整人才队伍结构 | 第40页 |
(二) 兼顾人才资源总量与质量 | 第40-41页 |
(三) 推动人才利用效益最大化 | 第41-42页 |
(四) 突破固有人才评价体系 | 第42页 |
(五) 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 第42-43页 |
三、加快人才载体建设 | 第43-45页 |
(一) 加快推进各类科研平台等创新创业载体 | 第43-44页 |
(二) 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代理机构 | 第44页 |
(三) 完善拓建各类培训基地与教育机构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