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探索--以河南信阳郝堂村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比较分析第14-24页
    2.1 国内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分析第14-17页
        2.1.1 永嘉模式第14-15页
        2.1.2 安吉模式第15-16页
        2.1.3 江宁模式第16-17页
    2.2 国外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分析第17-22页
        2.2.1 日本的“造村运动”第17-19页
        2.2.2 韩国的“新村运动”第19-21页
        2.2.3 德国的“村庄更新”第21-22页
    2.3 对当前中国乡村建设的启示第22-24页
第三章 郝堂村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分析第24-33页
    3.1 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概念第24-26页
        3.1.1 农村第24页
        3.1.2 新农村建设第24-25页
        3.1.3 美丽乡村建设第25-26页
    3.2 郝堂村的基本概况第26-28页
        3.2.1 地理位置及人口第26-27页
        3.2.2 经济及资源概况第27-28页
        3.2.3 村庄建设及文化第28页
    3.3 郝堂村美丽乡村建设之前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3.3.1 村庄建设规划布局不合理第28-29页
        3.3.2 村庄基础设施薄弱第29页
        3.3.3 村庄道路不通畅第29-30页
        3.3.4 村庄环境差第30页
    3.4 郝堂村乡村建设的两个阶段第30-33页
        3.4.1 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内置金融奠定经济基础第30-32页
        3.4.2 郝堂茶人家:把郝堂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第32-33页
第四章 郝堂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第33-45页
    4.1 郝堂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第33-39页
        4.1.1 建设和谐郝堂,开创美丽服务第33-34页
        4.1.2 抓好环境整治,营造美丽氛围第34-36页
        4.1.3 培养良好乡风,筑牢美丽之魂第36-37页
        4.1.4 科学规划布局,谱写美丽蓝图第37-38页
        4.1.5 重抓创业增收,创建美丽生活第38-39页
    4.2 郝堂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则第39-41页
        4.2.1 遵循自然的原则第39-40页
        4.2.2 就地改造的原则第40页
        4.2.3 先生活再生产的原则第40-41页
        4.2.4 充分尊重民意的原则第41页
    4.3 郝堂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第41-45页
        4.3.1 政治方面第41-42页
        4.3.2 经济方面第42页
        4.3.3 文化方面第42-43页
        4.3.4 社会方面第43页
        4.3.5 生态方面第43-45页
第五章 郝堂村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发展引导第45-48页
    5.1 村民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实现第45页
    5.2 乡村金融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第45-46页
    5.3 农村更像农村的修复与建设第46-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6.1 结论第48-49页
    6.2 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升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研究--对山东省X县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人际交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