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持装置运行可靠性评估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持装置设备与结构 | 第17-26页 |
2.1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结构与组成 | 第17-18页 |
2.2 支持装置的结构 | 第18-20页 |
2.2.1 腕臂支持 | 第18-19页 |
2.2.2 硬横跨 | 第19-20页 |
2.3 定位装置与定位方式 | 第20-25页 |
2.3.1 定位器的类型 | 第20-21页 |
2.3.2 定位方式 | 第21-24页 |
2.3.3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定位装置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持装置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26-36页 |
3.1 常用的可靠性建模方法 | 第26-27页 |
3.2 贝叶斯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27-30页 |
3.2.1 贝叶斯网络简介 | 第27-28页 |
3.2.2 贝叶斯网络的推理 | 第28-30页 |
3.3 贝叶斯网络的优势 | 第30-31页 |
3.4 故障树分析法与贝叶斯网络 | 第31-35页 |
3.4.1 故障树的建立 | 第31-33页 |
3.4.2 故障树的贝叶斯网络化 | 第33-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持装置故障统计分析 | 第36-56页 |
4.1 支持装置故障元件类型统计 | 第36-42页 |
4.1.1 绝缘子故障统计分析 | 第37-39页 |
4.1.2 腕臂故障统计分析 | 第39-41页 |
4.1.3 支持装置连接部件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4.2 定位装置故障元件类型统计 | 第42-49页 |
4.2.1 定位器故障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4.2.2 定位线夹故障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4.2.3 定位管故障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4.2.4 定位偏移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4.2.5 定位钩故障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4.3 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49-55页 |
4.3.1 支持装置故障率 | 第49-50页 |
4.3.2 支持装置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 第50-51页 |
4.3.3 支持装置平均修复时间及修复率 | 第51-53页 |
4.3.4 支持装置平均停电时间 | 第53页 |
4.3.5 支持装置年停电平均时间 | 第53-54页 |
4.3.6 支持装置可用率与不可用率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支持装置运行可靠性评估 | 第56-80页 |
5.1 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持装置运行可靠性评估流程 | 第56-57页 |
5.1.1 支持装置可靠性评估步骤 | 第56-57页 |
5.1.2 支持装置可靠性评估的基本假设 | 第57页 |
5.2 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持装置的故障树模型 | 第57-62页 |
5.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支持装置可靠性评估 | 第62-79页 |
5.3.1 支持装置的可靠性评估 | 第62-68页 |
5.3.2 定位装置的可靠性评估 | 第68-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