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9-1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12-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 基本框架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托洛茨基党内民主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第14-20页 |
一、托洛茨基党内民主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4-16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民主建党学说 | 第14-15页 |
(二) 考茨基和卢森堡的党内民主思想 | 第15-16页 |
二、托洛茨基党内民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6-20页 |
(一) 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 第16-17页 |
(二) 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 | 第17-18页 |
(三)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党实践的不断推进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托洛茨基党内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 第20-39页 |
一、托洛茨基党内民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第20-22页 |
二、托洛茨基党内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35页 |
(一) 民主与党内民主 | 第22-23页 |
(二) 党内民主的内涵 | 第23-25页 |
(三) 派别活动是影响党内民主的关键 | 第25-28页 |
(四)党的社会成分是维护党内民主的基础 | 第28-31页 |
(五) 党的统一是实现党内民主的保障 | 第31-33页 |
(六) 党内民主缺失带来党的蜕化变质 | 第33-35页 |
三、托洛茨基党内民主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35-39页 |
(一) 倡导批评自由 | 第35-36页 |
(二) 以反对官僚主义为重点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对托洛茨基党内民主思想的评价 | 第39-46页 |
一、托洛茨基党内民主思想的历史贡献 | 第39-43页 |
(一) 对苏共党内生活的批判基本符合实际 | 第39-40页 |
(二)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基本组织原则 | 第40-41页 |
(三) 体现了对党内政治生活发展趋势的预见性 | 第41-42页 |
(四) 增强了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民主氛围 | 第42-43页 |
二、托洛茨基党内民主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 第43-46页 |
(一) 托洛茨基关于党内民主的某些论述存在偏激之处 | 第44页 |
(二) 托洛茨基关于党内民主的某些主张缺乏明确的阐述和设计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托洛茨基党内民主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46-53页 |
一、执政党要努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步伐 | 第46-47页 |
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提高党员的民主意识 | 第47-48页 |
(一) 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党员民主意识的前提 | 第47页 |
(二) 组织党内民主生活是提高党员民主意识的重要方法 | 第47-48页 |
(三) 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和法规建设是提升党员民主意识的有力保障 | 第48页 |
三、积极培育党内民主建设的良好环境 | 第48-49页 |
四、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关键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