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3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 | 第11-12页 |
1.3 动点的结构及功能 | 第12-15页 |
1.4 纺锤体组装检验点和APC/C | 第15-18页 |
1.5 有丝分裂中的重要激酶 | 第18-32页 |
1.5.1 CDK家族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 | 第19-21页 |
1.5.2 PLK家族激酶(Polo-like kinases) | 第21-25页 |
1.5.2.1 PLK1在中心体成熟中的功能 | 第23页 |
1.5.2.2 PLK1在G2/M转化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1.5.2.3 PLK1在动点上的功能及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中的功能 | 第24页 |
1.5.2.4 PLK1在有丝分裂退出及胞质分裂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1.5.3 Aurora家族激酶 | 第25-29页 |
1.5.4 MPS1激酶 | 第29-32页 |
1.6 结语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3-46页 |
2.1 分子克隆部分 | 第33-37页 |
2.1.1 质粒DNA的构建 | 第33页 |
2.1.2 氯化铷法制备大肠杆菌(E.coli)感受态细胞 | 第33页 |
2.1.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33-34页 |
2.1.4 质粒DNA的Quick Change试剂盒点突变 | 第34-35页 |
2.1.5 PCR产物的胶回收(SanPrep胶回收试剂盒) | 第35页 |
2.1.6 PCR产物及载体DNA的酶切与连接 | 第35-36页 |
2.1.7 质粒DNA的转化 | 第36页 |
2.1.8 质粒DNA的小量抽提 | 第36-37页 |
2.1.9 质粒DNA的promega柱式抽提 | 第37页 |
2.2 细胞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38页 |
2.2.2 细胞传代 | 第38页 |
2.2.3 细胞的冻存保种和复苏 | 第38-39页 |
2.2.4 HeLa细胞的脂质体转染 | 第39页 |
2.2.5 293T细胞的磷酸钙转染 | 第39页 |
2.2.6 HeLa细胞同步化方法 | 第39-40页 |
2.2.7 免疫荧光实验(Immuno-fluorescence,IF) | 第40-41页 |
2.2.8 细胞冷处理 | 第41页 |
2.2.9 活细胞成像 | 第41页 |
2.3 生化实验部分 | 第41-46页 |
2.3.1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 | 第42-43页 |
2.3.2 GST融合蛋白质的制备 | 第43-44页 |
2.3.3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实验 | 第44-45页 |
2.3.4 体外磷酸化(In vitro kinase assay)实验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46-66页 |
3.1 MPS1动态的自身磷酸对有丝分裂的正确进程必需 | 第46-56页 |
3.1.1 MPS1自身磷酸化对其动点定位不是必需的 | 第46-48页 |
3.1.2 自身磷酸化负调MPS1的动点定位 | 第48-51页 |
3.1.3 MPS1对其N端动态性的磷酸化对有丝分裂的正确进程是必须的 | 第51-54页 |
3.1.4 MPS1持续的自身磷酸化引起动点对BubR1和Mad2招募的减弱 | 第54页 |
3.1.5 结果讨论 | 第54-56页 |
3.2 重新评估MPS1在染色体排列中的功能 | 第56-66页 |
3.2.1 敲除MPS1后人为阻断有丝分裂后期进程染色体仍能正常排列 | 第56-59页 |
3.2.2 细胞有丝分裂中对染色体排列的纠错不需要MPS1 | 第59页 |
3.2.3 抑制MPS1激酶活性导致MPS1强烈的动点定位并扰乱染色体排列 | 第59-63页 |
3.2.4 讨论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