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建设项目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建设项目技术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高海拔地区冻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3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2.1 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特点 | 第17-18页 |
2.2 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项目评价理论 | 第18-20页 |
2.2.1 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项目评价的含义及特点 | 第18-19页 |
2.2.2 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项目评价的程序 | 第19-20页 |
2.3 高海拔地区的冻土问题及冻土施工技术介绍 | 第20-22页 |
2.3.1 高海拔地区的冻土问题 | 第20-21页 |
2.3.2 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冻土施工技术介绍 | 第21-22页 |
2.4 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冻土施工技术效果评价的必要性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冻土施工技术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32页 |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步骤 | 第24-25页 |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30页 |
3.2.1 冻土稳定性评价 | 第25-26页 |
3.2.2 冻土施工安全性评价 | 第26-27页 |
3.2.3 技术先进适用性评价 | 第27-28页 |
3.2.4 施工进度和质量影响评价 | 第28-29页 |
3.2.5 环境影响评价 | 第29-30页 |
3.3 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冻土施工技术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 第32-41页 |
4.1 常用评价方法及其不足 | 第32-34页 |
4.1.1 常用评价方法介绍 | 第32-33页 |
4.1.2 常用评价方法的不足 | 第33-34页 |
4.2 基于自主决策和整体差异的组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4-39页 |
4.2.1 自主决策视角的评价方法 | 第34-37页 |
4.2.2 基于整体差异的组合评价方法 | 第37-39页 |
4.2.3 基于自主决策和整体差异的组合评价模型 | 第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5章 高海拔地区电网工程冻土施工技术效果评价实例研究 | 第41-53页 |
5.1 青海-西藏±400kV直流联网工程简介 | 第41-42页 |
5.2 青海-西藏±400kV直流联网工程冻土问题及其施工技术 | 第42-44页 |
5.2.1 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冻土问题 | 第42-43页 |
5.2.2 工程采用的冻土施工技术 | 第43-44页 |
5.3 青海-西藏±400kV直流联网工程冻土施工技术效果评价 | 第44-52页 |
5.3.1 工程冻土稳定性评价内容 | 第44-45页 |
5.3.2 工程冻土施工安全性评价内容 | 第45-46页 |
5.3.3 工程冻土施工技术先进适用性评价内容 | 第46页 |
5.3.4 工程冻土施工进度和质量影响评价内容 | 第46-47页 |
5.3.5 工程冻土施工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 第47-48页 |
5.3.6 工程冻土施工技术效果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8-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