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导言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8页 |
一、学情分析概述 | 第18-25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学情 | 第18-19页 |
2.学情分析 | 第19页 |
(二)学情分析的一般内容 | 第19-21页 |
1.学生的认知 | 第19-20页 |
2.学习兴趣 | 第20-21页 |
3.思想情感 | 第21页 |
4.疑难困惑 | 第21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1.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1-22页 |
2.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页 |
4.成就动机理论 | 第23-24页 |
(四)做好学情分析的意义 | 第24-25页 |
1.学情分析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 | 第24页 |
2.学情分析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置和开展 | 第24-25页 |
3.学情分析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第25页 |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5-32页 |
(一)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存在问题 | 第25-31页 |
1.学情分析部分缺失 | 第25-26页 |
2.学情分析内容不全面 | 第26-29页 |
3.学情分析方法不当 | 第29-30页 |
4.学情分析内容与学生实际不符 | 第30-31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31-32页 |
1.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主体的的认识薄弱 | 第31-32页 |
2.思想政治课教师关于学情分析的理论认识不足 | 第32页 |
3.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实际学情分析的能力不足 | 第32页 |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改进策略 | 第32-40页 |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学情分析的有关理论 | 第33-34页 |
(二)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 第34-35页 |
(三)培养学情分析的能力 | 第35-36页 |
(四)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采取正确的学情分析的策略 | 第36-38页 |
1.收集丰富的学情资料,全面分析学生 | 第36页 |
2.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学情进行分析 | 第36-37页 |
3.积极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 第37-38页 |
4.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断提升对学生正确评价的能力 | 第38页 |
(五)通过反思,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断提高反思能力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