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 草菇概述 | 第13页 |
2 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 | 第13-14页 |
3 优质菌种生产技术研究 | 第14-16页 |
4 菌种纯度及其检验方法研究 | 第16-19页 |
·细菌污染及其检验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病毒侵染及其检验方法研究 | 第17-18页 |
·霉菌污染及其检验方法研究 | 第18-19页 |
5 菌种活力及其检测指标研究 | 第19-23页 |
·菌种活力与菌丝生长状况关系研究 | 第19页 |
·菌种活力与生理生化活性的关系研究 | 第19-22页 |
·菌种活力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菌种生产技术研究 | 第23-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供试菌株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页 |
·仪器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不同栽培料配方的菌种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栽培料含水量的菌种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栽培料酸碱度的菌种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不同培养温度的菌种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不同保藏时间的菌种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菌种纯度检测技术研究 | 第35-53页 |
第一节 隐性细菌的检测 | 第35-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供试菌株 | 第35页 |
·培养基 | 第35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5-36页 |
·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菌种瓶细菌隐性污染的形成 | 第38-39页 |
·平板划线法及其灵敏度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液体培养法及其灵敏度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煮沸-PCR 法及其灵敏度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二节 病毒的检测 | 第44-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供试菌株 | 第44页 |
·培养基 | 第44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44-45页 |
·仪器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疑似dsRNA 病毒提取物电泳结果 | 第46-47页 |
·疑似dsRNA 病毒提取物的酶解结果 | 第47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节 霉菌污染的检测 | 第49-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供试菌株 | 第49页 |
·培养基 | 第49页 |
·仪器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霉菌污染的菌种瓶 | 第50-51页 |
·菌种霉菌污染的检测结果 | 第51页 |
·霉菌孢子平板法灵敏度检测 | 第51-52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菌种活力检测指标研究 | 第53-8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3-61页 |
·供试菌株 | 第53页 |
·培养基 | 第53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53-55页 |
·设备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6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80页 |
·不同保藏时间的菌种萌发后的菌落形态观察和萌发速度测定 | 第61-63页 |
·不同保藏时间菌种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 第63-73页 |
·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63-64页 |
·纤维素活性测定结果 | 第64-65页 |
·蛋白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65-66页 |
·木聚糖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66-67页 |
·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67-68页 |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68-69页 |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69-70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70-71页 |
·丙二醛含量测定结果 | 第71-72页 |
·pH 值测定结果 | 第72-73页 |
·不同保藏时间菌种的细胞核荧光染色观察 | 第73-76页 |
·不同保藏时间菌种的细胞核数目统计 | 第73-75页 |
·不同保藏时间菌种有核细胞的比例统计 | 第75-76页 |
·不同保藏时间菌种的总RNA 提取 | 第76-78页 |
·不同方法提取草菇栽培料菌种总RNA | 第76-77页 |
·不同保藏时间菌种的总RNA 提取结果 | 第77-78页 |
·菌种活力指标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 第78-80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附录1:不同栽培料配方菌种瓶图片 | 第89-90页 |
附录2:不同培养温度菌种瓶图片 | 第90-91页 |
附录3:不同栽培料含水量菌种瓶图片 | 第91-92页 |
附录4:不同栽培料酸碱度菌种瓶图片 | 第92-93页 |
附录5:不同保藏时间菌种瓶图片 | 第93-94页 |
附录6:不同保藏时间菌种萌发后生长管图片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