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4页
    (一)问题提出第8页
    (二)文献综述第8-11页
        1. 国内文献综述第9-10页
        2.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1页
    (三)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理论意义第11页
        2. 实践意义第11-12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4页
        1.研究思路第12页
        2. 研究方法第12-14页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第14-20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1. 人格第14页
        2. 教师的人格魅力第14-15页
        3.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第15页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特征第15-17页
        1. 规范性第15-16页
        2. 教育性第16-17页
        3. 示范性第17页
    (三)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表现第17-20页
        1.政治性精神品格第17-18页
        2.道德性精神品格第18-19页
        3.创造型精神品格第19-20页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价值诉求第20-24页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完善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重心第20-21页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第21-22页
    (三)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第22-24页
三、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存在的问题第24-28页
    (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有所下滑第24-25页
    (二)心理障碍增加,排斥新理念第25页
    (三)师生情感互动不足第25-26页
    (四)教师的良好教育形象面临挑战第26页
    (五)思想行为及态度出现偏差第26-28页
四、塑造思想政治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策略第28-33页
    (一)激发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育热情第28页
    (二)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念第28-29页
    (三)加强师生的情感互动第29-31页
    (四)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第31页
    (五)端正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态度第31-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5页
致谢第35-3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36-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