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燃气轮机(燃气透平)论文--构造论文

某型燃气轮机叶盘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叶盘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转子系统计算方法的研究第13-16页
        1.2.2 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的研究第16-17页
        1.2.3 叶盘系统振动特性的研究第17-18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叶盘转子系统模态分析的传递矩阵法第20-43页
    2.1 燃气轮机叶盘转子的物理模型第20-23页
        2.1.1 叶盘转子三维模型的建立第21-22页
        2.1.2 结构简化后的转子模型第22-23页
    2.2 传递矩阵模型的建立第23-30页
        2.2.1 集中质量模型第24-29页
        2.2.2 分布质量模型第29-30页
    2.3 典型元件的传递矩阵第30-35页
        2.3.1 刚性薄圆盘的点传递矩阵第30-31页
        2.3.2 弹性轴段的场传递矩阵第31-32页
        2.3.3 盘轴单元的传递矩阵第32-33页
        2.3.4 分布质量轴段的场传递矩阵第33-34页
        2.3.5 支承元件的点传递矩阵第34-35页
    2.4 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及振型第35-37页
        2.4.1 临界转速的计算第35-36页
        2.4.2 转子振型的计算第36-37页
    2.5 建模方法的对比分析第37-42页
        2.5.1 固有频率的比较第37-39页
        2.5.2 转子振型的比较第39-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叶盘转子系统模态分析的ANSYS子结构法第43-64页
    3.1 子结构技术理论第43-44页
    3.2 ANSYS软件的子结构法第44-46页
    3.3 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第46-51页
        3.3.1 轴承的等效简化第46-49页
        3.3.2 模型子结构的划分第49-51页
    3.4 叶盘转子系统的静频分析第51-58页
        3.4.1 子结构法静频的求解第52-53页
        3.4.2 叶盘转子的静频与振型第53-56页
        3.4.3 与整体法结果的比较第56-58页
    3.5 叶盘转子系统的动频分析第58-63页
        3.5.1 有预应力的ANSYS子结构法第58-59页
        3.5.2 叶盘转子动频与静频的比较第59-61页
        3.5.3 与传递矩阵法的对比分析第61-63页
    3.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叶盘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分析第64-86页
    4.1 叶盘转子不平衡的影响因素第64-66页
    4.2 转子不平衡的振动机理第66-69页
        4.2.1 单圆盘转子模型和涡动第66-67页
        4.2.2 圆盘偏心引起的强迫振动第67-69页
    4.3 不平衡响应的传递矩阵解法第69-76页
        4.3.1 不平衡响应的求解过程第69-71页
        4.3.2 偏心因素对频响曲线的影响第71-76页
    4.4 不平衡响应的ANSYS子结构解法第76-82页
        4.4.1 载荷的施加及求解步骤第76-78页
        4.4.2 频响曲线的讨论与分析第78-80页
        4.4.3 与传递矩阵法结果的比较第80-82页
    4.5 不平衡响应在动平衡中的应用第82-85页
    4.6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5章 叶盘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第86-104页
    5.1 叶盘振动分析的意义第86页
    5.2 叶盘系统的模态分析第86-91页
        5.2.1 三维实体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7-88页
        5.2.2 非旋转态固有频率和振型第88-89页
        5.2.3 旋转态固有频率和振型第89-91页
    5.3 气动载荷下的强迫响应分析第91-98页
        5.3.1 强迫振动分析理论第92-94页
        5.3.2 基于ANSYS的气动响应分析第94-98页
    5.4 叶片展弦比对振动特性的影响第98-103页
        5.4.1 叶盘系统展弦比的设计与建模第98-100页
        5.4.2 不同展弦比下振动特性的讨论第100-103页
    5.5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6页
    6.1 结论第104-105页
    6.2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域介质波动数值模拟的若干研究
下一篇:气候变化背景下羌塘高原湖群分布及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