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羌塘高原湖群分布及演变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2.1 遥感水体提取研究 | 第14-17页 |
1.2.2 流域划分方法研究 | 第17-18页 |
1.2.3 羌塘高原湖泊研究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路线 | 第21-22页 |
1.4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22-24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4-40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4-32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4-25页 |
2.1.2 地质地貌 | 第25-28页 |
2.1.3 河流水系 | 第28-30页 |
2.1.4 气象水文 | 第30-31页 |
2.1.5 地下水 | 第31-32页 |
2.2 资源环境概况 | 第32-37页 |
2.2.1 土地利用 | 第32-34页 |
2.2.2 植被概况 | 第34-35页 |
2.2.3 生态环境 | 第35-37页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7-39页 |
2.3.1 行政分区 | 第37-39页 |
2.3.2 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 第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基于遥感的湖泊水体提取及内流区流域划分 | 第40-58页 |
3.1 遥感水体提取机理及方法 | 第40-43页 |
3.1.1 水体提取机理 | 第40-41页 |
3.1.2 水体提取方法——比值法模型 | 第41-43页 |
3.2 羌塘高原湖泊水体自动化提取 | 第43-47页 |
3.2.1 遥感影像准备 | 第43-44页 |
3.2.2 批量水体提取 | 第44-47页 |
3.3 内流湖泊流域划分 | 第47-56页 |
3.3.1 单湖泊单流域划分 | 第47-50页 |
3.3.2 串联湖泊流域划分 | 第50-54页 |
3.3.3 混联湖泊流域提取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以流域为单元的湖群面积变化分析 | 第58-71页 |
4.1 羌塘高原湖泊面积变化分析 | 第58-66页 |
4.1.1 整体变化情况 | 第58-63页 |
4.1.2 典型湖泊面积演变 | 第63-66页 |
4.2 羌塘高原内流湖泊流域提取结果 | 第66-67页 |
4.3 基于流域尺度的湖泊演变分析 | 第67-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典型湖泊水量变化研究 | 第71-77页 |
5.1 纳木错流域概况简介 | 第71-72页 |
5.2 数据准备与方法 | 第72-73页 |
5.2.1 数据来源 | 第72-73页 |
5.2.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73页 |
5.3 纳木错面积与水量变化 | 第73-76页 |
5.3.1 水面面积变化特征 | 第73-75页 |
5.3.2 蓄水量变化特征 | 第75-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6.2 创新点 | 第78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图 | 第84-85页 |
附录 | 第85-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 | 第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