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8页 |
二 学理与思路 | 第8-13页 |
(一) “二二八文学”创作分类 | 第8-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 学理与思路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二二八事件与各方叙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 二二八事件的始末 | 第13-14页 |
一 事件的导火线 | 第13页 |
二 事态的扩大 | 第13-14页 |
三 事件的后续处理 | 第14页 |
第二节 二二八事件的社会结构问题 | 第14-16页 |
一 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原因 | 第14-15页 |
二 所谓“省籍矛盾”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各政治党派对二二八事件的阐释 | 第16-19页 |
一 国民党的欺骗和反省 | 第16-17页 |
二 美国的政治觊觎 | 第17页 |
三 大陆主流话语的不断认识 | 第17-18页 |
四 民进党的悲情牌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二二八文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 第19-24页 |
第一节 “抗议”与“隐忍”——殖民环境下的乡土化写作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带着铁镣的舞者——二二八文学 | 第21-24页 |
一 光复后国民党对台湾文学的提倡和压制 | 第21页 |
二 二二八文学曲折的发展过程 | 第21-24页 |
第三章 二二八文学——不断阐释的想象空间.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关于生存境遇的历史记忆 | 第24-28页 |
一 新闻报告的先锋性意义 | 第24-26页 |
二 小说文本的历史之殇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暴力与伤痕的文学想象 | 第28-32页 |
一 暴力叙事 | 第29-30页 |
二 伤痕记忆 | 第30-31页 |
三 暴力和伤痕的共同指向——人道关怀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对精神内在价值的追寻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反思:历史的断裂与延续 | 第34-40页 |
第一节 历史禁忌与文学想象——质疑和反省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历史与文学叙事——在断裂中的探求 | 第35-38页 |
第三节 探寻历史真相——二二八文学得与失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