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科学研究理论论文--专利研究论文

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要求第10-11页
        1.1.2 国外专利运营的潜在威胁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高校专利运营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国外高校专利运营研究第14页
        1.3.2 国内高校专利运营研究第14-16页
        1.3.3 现有研究的比较和不足第16页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第16-19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主要研究方法第17页
        1.4.3 主要创新点第17-19页
2 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的基本范畴第19-31页
    2.1 专利运营第19-21页
        2.1.1 专利运营的含义第19-20页
        2.1.2 专利运营的主体第20-21页
    2.2 高校专利运营第21-27页
        2.2.1 高校专利运营的概念及特征第21-26页
        2.2.2 高校专利运营的外都环境第26-27页
    2.3 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第27-31页
        2.3.1 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的概念第27-28页
        2.3.2 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第28-31页
3 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的现状及面临问题第31-39页
    3.1 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的现状第31-33页
        3.1.1 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体系比较第31-32页
        3.1.2 体系不健全导致的专利流失第32-33页
        3.1.3 专利运营的依托机构第33页
    3.2 高校专利运营管理的组织存在的问题第33-35页
        3.2.1 专利运营的机构不健全第33-34页
        3.2.2 专利运营专业化人员匮乏第34-35页
    3.3 高校专利运营管理的流程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3.3.1 专利培育不及时第35-36页
        3.3.2 专利挖掘不深入第36页
        3.3.3 信息渠道不畅通第36-37页
    3.4 高校专利运营管理的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7-39页
        3.4.1 奖励机制偏重专利数量轻转化第37页
        3.4.2 专利收益权比例约定不明确第37-38页
        3.4.3 专利相关监督机制普遍缺失第38-39页
4 国内外典型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借鉴第39-51页
    4.1 国外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第39-41页
        4.1.1 斯坦福大学OTL第39-40页
        4.1.2 威斯康星大学WARF第40页
        4.1.3 东京大学TLO第40-41页
    4.2 国内知名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第41-45页
        4.2.1 清华大学专利运营管理第41-42页
        4.2.2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运营管理第42-43页
        4.2.3 南京师范大学专利运营管理第43-44页
        4.2.4 江苏大学专利运营管理第44-45页
    4.3 国内普通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第45-48页
        4.3.1 常熟理工学院的原有体系第45-46页
        4.3.2 常熟理工学院的改革举措第46-47页
        4.3.3 常熟理工学院的运营成效第47-48页
    4.4 典型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的启示第48-51页
        4.4.1 国外高校的经验借鉴第48-49页
        4.4.2 国内高校的经验启示第49-51页
5 建立健全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第51-59页
    5.1 完善高校专利运营管理的组织第51-53页
        5.1.1 建立运营机构或委托服务机构第51-52页
        5.1.2 培育复合型专利运营人才第52-53页
    5.2 优化高校专利运营管理的流程第53-56页
        5.2.1 科研信息收集和专利培育第53页
        5.2.2 技术、法律和市场评估第53-54页
        5.2.3 专利运营的全过程管理第54-55页
        5.2.4 加强技术需求分析研判第55-56页
    5.3 健全高校专利运营管理的机制第56-59页
        5.3.1 落实职务发明相关制度第56-57页
        5.3.2 允许发明人共享专利权第57页
        5.3.3 适当提高发明人决定权第57-58页
        5.3.4 配套专利运营监督机制第58-59页
6 结束语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云港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问题研究
下一篇:高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探讨--以常州高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