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第18-19页 |
1.4.1 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难点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2.1.1 食品加工小作坊 | 第19-20页 |
2.1.2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2.2.2 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22页 |
2.2.3 政府监管理论 | 第22-24页 |
3 连云港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现状与困境 | 第24-35页 |
3.1 连云港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监管整体情况 | 第24-30页 |
3.1.1 生产许可工作 | 第24-26页 |
3.1.2 监督管理工作 | 第26-30页 |
3.2 连云港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困境 | 第30-35页 |
3.2.1 部分行政处置无据可依 | 第30-32页 |
3.2.2 部门职能交叉、推诿现象突出 | 第32-33页 |
3.2.3 现有监管力量难以保障监管工作的开展 | 第33-34页 |
3.2.4 被查处的违法加工小作坊屡禁不绝 | 第34-35页 |
4 连云港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困境原因探析 | 第35-39页 |
4.1 缺乏法律层面的明确规定 | 第35-36页 |
4.2 监管与执法分离,运转机制不灵活 | 第36-37页 |
4.3 监管标准高,监管手段单一 | 第37页 |
4.4 违法成本极低,而治理成本较高 | 第37-39页 |
5 完善连云港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对策建议 | 第39-47页 |
5.1 完善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立法保障 | 第39-42页 |
5.1.1 设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备案制度 | 第39-41页 |
5.1.2 严格控制备案后日常监管 | 第41-42页 |
5.2 确保食品加工小作坊制度的良性运转 | 第42-43页 |
5.2.1 统一监管与执法职能,建立良性运转机制 | 第42-43页 |
5.2.2 提高日常巡查效率,建立科学监管方法 | 第43页 |
5.3 创新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方式 | 第43-45页 |
5.3.1 普及分层分级监管模式 | 第43-44页 |
5.3.2 构建食品加工小作坊积聚的小产业园区 | 第44-45页 |
5.4 全面推进全社会诚信体系和伦理道德建设 | 第45-47页 |
5.4.1 全面推进社会诚信体系构建 | 第45页 |
5.4.2 培育作坊式小企业伦理道德理念 | 第45-47页 |
6 结语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