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9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城市居民出行概述 | 第19-25页 |
2.1 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内涵 | 第19页 |
2.2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分类与特征比较 | 第19-22页 |
2.3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2.3.1 出行环境特性 | 第22-23页 |
2.3.2 交通工具特性 | 第23-24页 |
2.3.3 出行者特性 | 第24-25页 |
3 北京市市内交通与居民出行概况 | 第25-36页 |
3.1 市内交通出行需求 | 第25-29页 |
3.1.1 交通出行总量 | 第25页 |
3.1.2 居民出行结构 | 第25-27页 |
3.1.3 居民出行目的分布 | 第27页 |
3.1.4 市内出行平均距离 | 第27-29页 |
3.2 市内交通供给 | 第29-31页 |
3.2.1 城市道路建设 | 第29页 |
3.2.2 地面公交发展及运营 | 第29-30页 |
3.2.3 轨道交通发展及运营 | 第30-31页 |
3.3 经济与人口状况 | 第31-33页 |
3.4 路面交通拥堵现状 | 第33-36页 |
4 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 第36-48页 |
4.1 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决策依据 | 第36-41页 |
4.1.1 出行方式选择过程中的效用最大化 | 第36-37页 |
4.1.2 出行方式选择过程中的行为经济学 | 第37-39页 |
4.1.3 出行方式选择中的攀比效应 | 第39-41页 |
4.2 北京市居民出行效用函数构建 | 第41-45页 |
4.2.1 模型构建的基本假设 | 第41-43页 |
4.2.2 特性变量选择 | 第43-44页 |
4.2.3 出行效用函数 | 第44-45页 |
4.3 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初步分析 | 第45-48页 |
4.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45-46页 |
4.3.2 调查结果简析 | 第46-48页 |
5 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数据分析 | 第48-61页 |
5.1 出行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7页 |
5.1.1 小汽车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1页 |
5.1.2 地铁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3页 |
5.1.3 公交车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5页 |
5.1.4 自行车出行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57页 |
5.2 北京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特征分析 | 第57-58页 |
5.3 基于效用函数的出行结构初步改善策略 | 第58-61页 |
6 北京市居民出行结构优化路径 | 第61-65页 |
6.1 政策层面建议 | 第61-62页 |
6.2 观念层面建议 | 第62-63页 |
6.3 技术层面建议 | 第63-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A | 第69-7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