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劳动者福祉视角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15-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17-18页
        1.2.1 研究思路第17页
        1.2.2 研究框架第17-18页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0页
        1.3.1 研究目标第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3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 研究贡献与创新性第20-22页
2 相关文献综述第22-44页
    2.1 就业质量研究综述第22-29页
        2.1.1 就业质量的概念和内涵第22-25页
        2.1.2 就业质量的评价第25-27页
        2.1.3 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第27-29页
    2.2 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第29-35页
        2.2.1 工作满意度的内涵第29-30页
        2.2.2 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基础第30-31页
        2.2.3 工作满意度的测度第31-32页
        2.2.4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第32-35页
    2.3 工作特征与健康研究综述第35-44页
        2.3.1 工作特征概述第35-36页
        2.3.2 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及扩展第36-38页
        2.3.3 工作特征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第38-42页
        2.3.4 工作特征影响健康的经验研究第42-44页
3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测度研究第44-63页
    3.1 就业质量界定与测度第44-48页
        3.1.1 就业质量界定第44页
        3.1.2 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就业质量的测度第44-48页
    3.2 数据来源、变量设定与研究方法第48-52页
        3.2.1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布第48-50页
        3.2.2 就业质量三维度变量设定第50页
        3.2.3 就业质量三维度加总方法第50-52页
    3.3 就业质量总体分析第52-55页
        3.3.1 全部样本分析第52-53页
        3.3.2 分群体比较分析第53-55页
    3.4 就业质量各维度分析第55-61页
        3.4.1 全部样本分析第55-56页
        3.4.2 分群体比较分析第56-61页
    3.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4 我国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第63-88页
    4.1 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量表第63-68页
        4.1.1 量表的形成第63-64页
        4.1.2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64-68页
    4.2 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状况分析第68-81页
        4.2.1 总体状况分析第68-69页
        4.2.2 个体差异性分析第69-81页
    4.3 工作特性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分析第81-85页
        4.3.1 相关分析第81页
        4.3.2 回归分析第81-85页
    4.4 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灰色关联分析第85-87页
        4.4.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第85-86页
        4.4.2 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第86-87页
    4.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5 我国大学毕业生职业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第88-108页
    5.1 大学毕业生职业健康状况分析第88-89页
    5.2 大学毕业生工作特征分析第89-94页
        5.2.1 工作要求分析第89-91页
        5.2.2 工作资源分析第91-94页
    5.3 工作特征对职业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第94-106页
        5.3.1 实证模型第94-95页
        5.3.2 回归结果分析第95-106页
    5.4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6 我国大学毕业生可行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第108-123页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108-110页
        6.1.1 需求层次理论与可行能力第108-109页
        6.1.2 转换因素与可行能力第109-110页
    6.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第110-111页
        6.2.1 模型构建第110页
        6.2.2 变量说明第110-111页
    6.3 回归结果分析第111-121页
        6.3.1 全部样本回归结果第111-114页
        6.3.2 分性别样本回归结果第114-117页
        6.3.3 分学历样本回归结果第117-121页
    6.4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7 研究结论、政策启示与研究展望第123-127页
    7.1 研究结论第123-125页
    7.2 政策启示第125-126页
    7.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第126-12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27-128页
附录第128-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6页
后记第146-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研究
下一篇:中国博彩型股票的识别、市场表现及其收益成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