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3-27页 |
1.1 大口径地基反射式望远镜概述 | 第13-15页 |
1.2 主镜液压支撑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国外主镜液压支撑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第15-19页 |
1.2.2 国内主镜液压支撑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第19-20页 |
1.2.3 主镜液压支撑技术的技术难点 | 第20-21页 |
1.3 油液弹性模量与液压系统 | 第21-25页 |
1.3.1 油液弹性模量对主镜液压支撑系统的重要性 | 第21-22页 |
1.3.2 油液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1.3.3 提高油液弹性模量的方式 | 第23-25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5-26页 |
1.4.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2 液压支撑系统实验台设计 | 第27-41页 |
2.1 实验台概述 | 第27-28页 |
2.2 油液补偿装置设计 | 第28-35页 |
2.2.1 微位移原理 | 第28-29页 |
2.2.2 补偿装置的方案比较 | 第29-30页 |
2.2.3 补偿装置的元件选型 | 第30-35页 |
2.3 电控系统设计 | 第35-39页 |
2.3.1 电气线路设计 | 第36-38页 |
2.3.2 数据可视化设计 | 第38-39页 |
2.4 实验台分析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油液弹性模量的分析和优化 | 第41-60页 |
3.1 油液弹性模量的理论分析 | 第41-46页 |
3.1.1 油液弹性模量与含气量的关系 | 第41-43页 |
3.1.2 油液含气量与气压和温度的关系 | 第43-46页 |
3.2 油液真空除气设备的设计 | 第46-53页 |
3.2.1 真空除气设备的设计思路 | 第46-48页 |
3.2.2 真空除气设备的实物设计 | 第48-51页 |
3.2.3 油液含气量的优化实验 | 第51-53页 |
3.3 主镜液压支撑系统的注油实验 | 第53-58页 |
3.3.1 支撑单元的注油实验 | 第53-57页 |
3.3.2 支撑系统的注油实验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主镜液压支撑单元的仿真分析 | 第60-80页 |
4.1 主镜液压支撑单元的理论模型 | 第60-67页 |
4.1.1 机电控制模型 | 第60-65页 |
4.1.2 液压系统模型 | 第65-66页 |
4.1.3 模型整合 | 第66-67页 |
4.2 主镜液压支撑单元的动态性能分析 | 第67-78页 |
4.2.1 影响支撑单元性能的液压部分因素 | 第67-68页 |
4.2.2 支撑单元的响应性分析 | 第68-71页 |
4.2.3 支撑单元的动态精度分析 | 第71-77页 |
4.2.4 支撑单元的动态性能小结 | 第77-78页 |
4.3 支撑单元液压部分因素对控制器参数设计的影响 | 第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5 主镜液压支撑单元的性能实验 | 第80-87页 |
5.1 实验环境搭建 | 第80-82页 |
5.1.1 实验环境概况 | 第80-81页 |
5.1.2 液压部分扫频测试 | 第81-82页 |
5.2 给定位移的阶跃响应实验 | 第82-83页 |
5.3 系统动态误差的模拟实验 | 第83-86页 |
5.3.1 突变负载作用下的实验 | 第83-84页 |
5.3.2 正弦变化负载作用下的实验 | 第84-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87-8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