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永磁直线电机结构特点及应用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直线电机结构特点 | 第10-11页 |
1.2.2 直线电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永磁直线电机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1.3 ADRC自抗扰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4-17页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矢量控制 | 第17-27页 |
2.1 矢量控制的坐标变换 | 第17-20页 |
2.1.1 定子绕组的Clarke变换 | 第18-19页 |
2.1.2 定子绕组的Park变换 | 第19-20页 |
2.2 永磁直线电机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2.3 空间电压矢量SVPWM数学模型 | 第22-26页 |
2.4 文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PI算法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矢量控制 | 第27-33页 |
3.1 PID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3.2 基于一阶惯性系统的PI控制原理 | 第29-30页 |
3.3 永磁直线电机PI调速控制系统仿真 | 第30-32页 |
3.4 文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ADRC自抗扰技术及仿真分析 | 第33-59页 |
4.1 传统ADRC控制技术原理 | 第33-38页 |
4.1.1 跟踪微分器TD | 第34-36页 |
4.1.2 状态观测器ESO | 第36-37页 |
4.1.3 非线性误差反馈空置律 | 第37-38页 |
4.2 改进ADRC控制技术原理 | 第38-42页 |
4.2.1 跟踪微分器TD1 | 第39-40页 |
4.2.2 状态观测器ESO | 第40页 |
4.2.3 PD比例模块 | 第40-41页 |
4.2.4 带有补偿因子的跟踪微分器TD2 | 第41-42页 |
4.3 ADRC自抗扰技术参数调节总结 | 第42-43页 |
4.4 改进ADRC和传统ADRC仿真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4.5 ADRC电流控制器模型分析 | 第46-52页 |
4.5.1 d轴电流控制器设计 | 第47-49页 |
4.5.2 q轴电流控制器设计 | 第49-50页 |
4.5.3 ADRC电流控制器仿真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4.6 改进ADRC速度控制器 | 第52-57页 |
4.6.1 改进ADRC速度控制器模型设计 | 第52-54页 |
4.6.2 基于改进ADRC算法的PMLSM调速控制仿真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4.7 文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控制系统实验验证 | 第59-68页 |
5.1 永磁直线电机控制系统结构 | 第60-61页 |
5.2 PMLSM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61-65页 |
5.2.1 永磁直线电机驱动电路 | 第61-63页 |
5.2.2 死区保护电路 | 第63-64页 |
5.2.3 信号调理电路 | 第64-65页 |
5.3 PMLSM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科研成果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