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RACR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1 蛋白酶的概况 | 第12-16页 |
1.1 蛋白酶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 蛋白酶的来源 | 第13-15页 |
1.3 蛋白酶的应用 | 第15-16页 |
2 蛋白酶的分离纯化 | 第16-20页 |
2.1 硫酸铵沉淀和有机溶剂沉淀 | 第17-18页 |
2.2 疏水作用层析 | 第18页 |
2.3 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18-19页 |
2.4 凝胶过滤层析 | 第19页 |
2.5 亲和层析 | 第19-20页 |
3 蛋白酶编码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 第20-23页 |
3.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 第20-21页 |
3.2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 | 第21-22页 |
3.3 酵母表达系统 | 第22-23页 |
4 我国蛋白酶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章 碱性蛋白酶产生菌株的分离鉴定以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 第30-42页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0-34页 |
1.1 土壤样品来源 | 第30页 |
1.2 培养基 | 第30页 |
1.3 放线菌菌株的筛选方法 | 第30-31页 |
1.4 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 第31页 |
1.5 蛋白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31页 |
1.6 菌株的保存 | 第31页 |
1.7 产蛋白酶菌株的鉴定 | 第31-33页 |
1.8 蛋白酶菌株的产酶曲线 | 第33页 |
1.9 Streptomyces sp. M30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3-3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2.1 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 第34-35页 |
2.2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 第35页 |
2.3 产蛋白酶菌株的产酶曲线 | 第35-36页 |
2.4 不同培养温度对产酶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2.5 不同装液量对产酶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2.6 培养基中不同淀粉浓度对产酶量的影响 | 第38页 |
2.7 高氏培养基的不同初始pH对产酶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42-58页 |
1 实验材料、培养基和方法 | 第42-4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1.2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 第42-43页 |
1.3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3页 |
1.4 蛋白酶的分离纯化 | 第43-44页 |
1.5 蛋白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44-45页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2.1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5-46页 |
2.2 粗酶液的酶学性质 | 第46-47页 |
2.3 蛋白酶的纯化 | 第47-49页 |
2.4 蛋白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 第49页 |
2.5 蛋白酶SapH分子量的测定 | 第49-51页 |
2.6 纯酶的酶学性质 | 第51-54页 |
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四章 蛋白酶SapH编码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 第58-7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8-65页 |
1.1 菌株和质粒 | 第58页 |
1.2 培养基 | 第58-59页 |
1.3 实验所需的试剂 | 第59页 |
1.4 蛋白酶SapH酶谱分析 | 第59页 |
1.5 肽指纹图谱鉴定 | 第59页 |
1.6 蛋白酶基因的克隆 | 第59-62页 |
1.7 蛋白酶基因的表达 | 第62-6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5-69页 |
2.1 蛋白酶SapH酶谱分析 | 第65页 |
2.2 肽指纹图谱鉴定 | 第65-66页 |
2.3 蛋白酶基因sapH PCR扩增 | 第66-67页 |
2.4 三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7-69页 |
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72-74页 |
附录 | 第74-80页 |
创新点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