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词语汇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腐殖化过程 | 第13-15页 |
1.1.1 腐殖化过程中阿特拉津(ATZ)的转化 | 第13-14页 |
1.1.2 腐殖化过程中酚类化合物的转化 | 第14-15页 |
1.2 有机物残留的环境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阿特拉津形成结合态残留的机理研究 | 第19-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1.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2.1.3 分析方法 | 第2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1-27页 |
2.2.1 腐殖质模拟化合物对ATZ转化的影响 | 第21-24页 |
2.2.2 亲核试剂对ATZ转化的影响 | 第24-26页 |
2.2.3 土壤中亲核试剂对ATZ生成结合态残留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 结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漆酶催化氧化卤代酚的研究 | 第29-4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3.1.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3.1.3 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3.2 结果和讨论 | 第32-46页 |
3.2.1 漆酶催化氧化卤代酚的动力学 | 第32-35页 |
3.2.2 HA对漆酶催化氧化卤代酚的影响 | 第35-39页 |
3.2.3 金属离子对漆酶催化氧化卤代酚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4 反应产物和途径 | 第40-46页 |
3.3 讨论 | 第46页 |
3.4 结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两种腐殖质模型化合物对漆酶催化氧化卤代酚的影响 | 第47-5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4.1.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47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4.1.3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8-53页 |
4.2.1 两种模型化合物对漆酶催化转化卤代酚的影响 | 第48-50页 |
4.2.2 产物分析 | 第50-53页 |
4.3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创新点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