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基于辐射传输过程的小麦冠层垂直光分布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目的第11-21页
    1 作物冠层结构特征研究进展第11-12页
    2 辐射分布模拟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3 冠层内光能截获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第14页
    4 冠层内光能截获的区域化模拟第14-15页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参考文献第16-21页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1-27页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1-22页
    2 资料来源第22-26页
        2.1 田间试验第22页
        2.2 数据获取和主要测试项目第22-24页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27页
第三章 小麦冠层生理生长指标及光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第27-39页
    1 材料与分析第28-29页
        1.1 试验设计第28页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8-29页
    2 结果分析第29-35页
        2.1 叶面积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第29页
        2.2 叶干重的时空分布特征第29-30页
        2.3 叶片氮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第30-31页
        2.4 叶片氮积累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第31页
        2.5 不同光质透射率随生育期变化第31-32页
        2.6 不同光质吸收率随生育期变化第32-33页
        2.7 不同光质截获率随生育期变化第33页
        2.8 不同光质消光系数随生育期变化第33-35页
    3 讨论与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第四章 小麦冠层光辐射垂直分布模型研究第39-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1.1 试验设计第40页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40页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0-41页
    2 模型的描述第41-48页
        2.1 向下累积叶面积指数的垂直分布模型第41-43页
        2.2 椭球叶角分布模拟模型第43-45页
        2.3 不同高度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率模拟模型第45-47页
        2.4 不同光质辐射截获率模拟模型第47-48页
    3 讨论第48-49页
    4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第五章 基于冠层光截获能力/量的小麦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预测研究第53-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4页
        1.1 试验设计第54页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54页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4页
    2 模型的描述第54-61页
        2.1 基于不同光质截获率的干物质积累预测模型第54-56页
        2.2 基于不同光质截获率的产量预测模型第56-58页
        2.3 基于不同时期累积各光质截获量的产量预测模型第58-61页
    3 讨论与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3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63-73页
    1 讨论第64-67页
        1.1 小麦垂直结构研究及模拟第64-65页
        1.2 小麦冠层内光分布研究及模拟第65-66页
        1.3 基于辐射截获的小麦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预测第66-67页
    2 研究状况第67页
        2.1 研究创新点第67页
        2.2 研究不足第67页
        2.3 研究展望第67页
    3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遥感与模型耦合的区域小麦生长监测预测研究
下一篇:水稻土壤—植株氮素模拟及氮肥情景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