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我国古代诉讼回避制度概述 | 第10-16页 |
(一) 古代诉讼回避的含义 | 第11页 |
(二) 我国古代诉讼回避的特征 | 第11-14页 |
1. 古代诉讼回避制度的产生具有历史性 | 第12-13页 |
2. 古代诉讼回避制度随时间顺序趋于完整、细化 | 第13页 |
3. 古代诉讼回避制度具有追责性 | 第13页 |
4. 古代诉讼回避制度的局限性 | 第13-14页 |
(三) 我国古代诉讼回避制度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1. 古代诉讼回避制度是一剂白虎汤 | 第14-15页 |
2. 古代诉讼回避制度是一袋去污粉 | 第15-16页 |
二、我国古代诉讼回避制度的比较与思考 | 第16-26页 |
(一) 我国古代诉讼回避制度的萌芽时期:周、汉 | 第16-18页 |
(二) 我国古代诉讼回避制度的发展时期:唐、宋 | 第18-22页 |
(三) 我国古代诉讼回避制度的发展中后期:元、明、清 | 第22-26页 |
三、我国古代诉讼回避制度的传统文化体现 | 第26-28页 |
(一) 服内亲属 | 第26-27页 |
(二) 师生之谊及同科 | 第27页 |
(三) 行政职务的制约 | 第27-28页 |
(四) 仇嫌 | 第28页 |
四、我国古代诉讼回避制度的现实启示 | 第28-34页 |
(一) 我国现代与古代回避之异同 | 第28-31页 |
(二) 传统文化的现代借鉴 | 第31-34页 |
1. 适当扩大回避范围 | 第31-32页 |
2. 完善诉讼回避监督机构与职能 | 第32页 |
3. 对违反回避的人员应严厉追责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