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22-28页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第22-24页 |
一、劳工标准 | 第22页 |
二、外贸企业 | 第22-23页 |
三、企业社会责任 | 第23页 |
四、外贸企业社会责任 | 第23-24页 |
五、人权验厂 | 第24页 |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基本理论 | 第24-28页 |
一、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概述 | 第24-26页 |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理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外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8-42页 |
第一节 YY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 第28-34页 |
一、遵守不使用童工的规定 | 第28-29页 |
二、遵守禁止强迫和强制劳动的规定 | 第29-30页 |
三、基本符合自由结社及集体谈判权利的要求 | 第30页 |
四、遵守禁止歧视的规定 | 第30-31页 |
五、基本符合惩罚措施的要求 | 第31-32页 |
六、为大部分员工购买了社会保险 | 第32-33页 |
七、工厂的其他社会责任实践 | 第33-34页 |
第二节 YY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一、对未成年工未承担充分的保护 | 第34页 |
二、工作时间不符合法规要求 | 第34-37页 |
三、工资支付不足 | 第37-38页 |
四、健康与安全不完全符合要求 | 第38-39页 |
五、分包商合规问题未能得到保障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外贸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整体情况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外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60页 |
第一节 劳动法规标准超前及不切合实际 | 第42-44页 |
一、工时标准超前 | 第42-43页 |
二、加班工资的核算方法不切合实际 | 第43页 |
三、社保要求与农民工为主体的劳动者的核心诉求不符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不强 | 第44-46页 |
第三节 企业自身的原因 | 第46-51页 |
一、股东及管理人员守法意识淡薄 | 第46-47页 |
二、生存博弈 | 第47-49页 |
三、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 | 第49页 |
四、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不足 | 第49-50页 |
五、企业家的良知缺失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国际分工现状削弱了中国外贸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 第51-52页 |
第五节 验厂模式促使外贸企业偏离正道 | 第52-54页 |
第六节 外贸企业社会责任监管不完善 | 第54-57页 |
一、政府监管不完善 | 第54-56页 |
二、非政府组织监管缺失 | 第56-57页 |
第七节 善因恶果 | 第57-60页 |
第四章 国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经验借鉴 | 第60-65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借鉴 | 第60-62页 |
一、从立法的角度上看 | 第61页 |
二、从执法上看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借鉴 | 第62-65页 |
第五章 强化外贸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65-75页 |
第一节 制定劳工标准过渡法以适应市场需求 | 第65-67页 |
第二节 整治验厂怪圈 | 第67-68页 |
第三节 鼓励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情况透明化 | 第68-70页 |
第四节 倡导公平交易以增强外贸企业的社会责任支付能力 | 第70-71页 |
第五节 减轻外贸企业的各种负担 | 第71-72页 |
第六节 提高外贸企业的整体效率 | 第72-73页 |
第七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 第73-74页 |
第八节 政府参与及监管是企业社会责任良性发展的保障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8页 |
一、研究的结论与创新 | 第75-76页 |
二、研究的限制与不足 | 第76页 |
三、研究的前瞻与方向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 第81-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