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二)比较研究法 | 第16页 |
四、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18-24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一、新能源汽车 | 第18页 |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 | 第18-20页 |
三、政府主导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一、市场失灵论 | 第21-22页 |
二、政府干预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24-33页 |
第一节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回顾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现状 | 第25-27页 |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现状 | 第27-30页 |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现状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33-41页 |
第一节 政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34-38页 |
一、产业政策重市场轻研发,重整车生产轻关键零部件生产 | 第34-36页 |
二、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 第36-38页 |
第二节 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38-39页 |
一、核心技术欠缺 | 第38页 |
二、基础设施建设欠缺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消费者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价格偏高 | 第39-40页 |
二、消费者的认知度较低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借鉴 | 第41-45页 |
第一节 美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 | 第41-42页 |
一、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 第41页 |
二、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 | 第42-43页 |
一、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42-43页 |
二、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 第43页 |
第三节 德国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 第43-45页 |
一、德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 第43-44页 |
二、德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导向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 第45-55页 |
第一节 政府方面的产业政策建议 | 第45-50页 |
一、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 第45-48页 |
二、拓宽融资渠道 | 第48页 |
三、加快充电设施建设 | 第48-49页 |
四、推进人才建设体系 | 第49-50页 |
第二节 企业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一、增强企业联盟与资源整合 | 第50-51页 |
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51-52页 |
三、规划企业发展重点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消费者方面的对策建议 | 第53-55页 |
一、宣传环保,引导消费者购买 | 第53页 |
二、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 | 第53-55页 |
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