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主要研究成果 | 第21-23页 |
1.4.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1页 |
1.4.2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1-23页 |
第2章 SWMM与鸿业市政管线 9.0 集成开发及应用 | 第23-45页 |
2.1 鸿业市政管线 9.0 概述 | 第23-26页 |
2.1.1 鸿业市政管线的特点 | 第23页 |
2.1.2 鸿业市政管线的种类及工作流程 | 第23-26页 |
2.2 SWMM概述 | 第26-31页 |
2.2.1 降雨数据模块 | 第27-29页 |
2.2.2 水文水力模块 | 第29-30页 |
2.2.3 水质模块 | 第30页 |
2.2.4 LID模块 | 第30-31页 |
2.3 SWMM与鸿业市政管线 9.0 集成技术方法 | 第31-35页 |
2.4 案例应用分析 | 第35-43页 |
2.4.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5-36页 |
2.4.2 鸿业导出的管段和节点数据 | 第36-42页 |
2.4.3 模型构建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SWMM模型的参数率定及敏感性分析 | 第45-55页 |
3.1 模型参数 | 第45页 |
3.2 降雨事件 | 第45-46页 |
3.3 模型率定 | 第46-47页 |
3.3.1 目标函数 | 第46页 |
3.3.2 率定结果 | 第46-47页 |
3.4 模型参数的敏感度分析 | 第47-54页 |
3.4.1 参数的敏感度分析方法 | 第47页 |
3.4.2 水文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3.4.3 水质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SWMM模型的构建 | 第55-79页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55-56页 |
4.2 雨水管网资料和降雨资料的收集 | 第56-59页 |
4.2.1 雨水管网资料的收集 | 第56-57页 |
4.2.2 降雨资料的收集 | 第57-59页 |
4.3 现状雨水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 第59-68页 |
4.3.1 现状雨水管网的概化 | 第59-62页 |
4.3.2 模型参数的设置 | 第62-64页 |
4.3.3 现状模型的运行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4.4 常规开发雨水管网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第68-76页 |
4.4.1 常规开发模型的构建 | 第68-71页 |
4.4.2 常规开发模型的运行结果分析 | 第71-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5章 LID技术在J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 第79-101页 |
5.1 国内外常用模型 | 第79页 |
5.2 关于LID研究 | 第79-88页 |
5.2.1 探讨LID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79-81页 |
5.2.2 探讨LID措施 | 第81-88页 |
5.3 研究区域内LID的设计 | 第88-92页 |
5.3.1 LID布设方案 | 第88-91页 |
5.3.2 LID的参数设置 | 第91-92页 |
5.4 LID效应分析 | 第92-100页 |
5.4.1 雨洪控制效果分析 | 第92-95页 |
5.4.2 水质控制效果分析 | 第95-98页 |
5.4.3 LID效益分析 | 第98-10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1-105页 |
6.1 结论 | 第101-102页 |
6.2 建议 | 第102-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