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13页 |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路线 | 第13-17页 |
第2章 相关原理及理论基础 | 第17-31页 |
2.1 质量管理理论 | 第17-21页 |
2.1.1 质量的定义 | 第17-19页 |
2.1.2 质量管理 | 第19-20页 |
2.1.3 全面质量管理 | 第20-21页 |
2.2 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定及实施 | 第21-23页 |
2.2.1 质量管理标准 | 第22页 |
2.2.2 质量管理标准化 | 第22-23页 |
2.3 冲压工艺流程与管理基础 | 第23-28页 |
2.3.1 冲压工艺流程 | 第23-24页 |
2.3.2 冲压工艺流程管理 | 第24-28页 |
2.4 保障冲压件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 | 第28-31页 |
2.4.1 冲压件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 第28-29页 |
2.4.2 冲压件产品质量管理 | 第29-31页 |
第3章冲压工艺流程中产品质量主要缺陷及成因分析 | 第31-49页 |
3.1 SUV-R020车型情况的背景介绍 | 第31页 |
3.2 SUV-R020外覆盖件冲压件存在的主要质量缺陷 | 第31-36页 |
3.2.1 回弹,变形,成型不到位 | 第32-33页 |
3.2.2 圆角处起皱 | 第33-34页 |
3.2.3 钣金拉薄,破裂 | 第34-35页 |
3.2.4 压痕,麻点,磕碰,划伤等 | 第35-36页 |
3.3 SUV-R020外覆盖件冲压成型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第36-49页 |
3.3.1 产品设计中产品缺陷预判的经验匮乏 | 第37-39页 |
3.3.2 模具设计质量不够精细化 | 第39-40页 |
3.3.3 模具制造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 第40-42页 |
3.3.4 冲压车间管理日前面临的问题 | 第42-44页 |
3.3.5 产品改型周期过长 | 第44-46页 |
3.3.6 物流方面人员能力不足及运输路线较长 | 第46-49页 |
第4章 R020外覆盖件冲压件质量改进方案设计 | 第49-67页 |
4.1 强化SE与全面CAE分析的产品设计 | 第49-51页 |
4.2 模具设计精细化质量改进管理方案设计 | 第51-53页 |
4.3 模具制造管理方面的质量改进方案设计 | 第53-57页 |
4.3.1 模具零部件加工制造管理 | 第53-54页 |
4.3.2 模具调试及验收管理重点面品打造 | 第54-57页 |
4.4 冲压车间管理方面的质量改进方案设计 | 第57-63页 |
4.4.1 加强车间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 第58-59页 |
4.4.2 外覆盖件成型标准化作业管理 | 第59-61页 |
4.4.3 丰田管理模式融入吉汽管理模式 | 第61-63页 |
4.5 产品改型简化程序改进方案设计 | 第63-65页 |
4.6 物流方面 6S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 第65-67页 |
第5章质量控制方案实施及效果评价 | 第67-83页 |
5.1 改进方案的实施 | 第67-68页 |
5.2 产品设计管理改进方案效果评价 | 第68页 |
5.3 模具设计管理改进方案的效果评价 | 第68-70页 |
5.4 模具制造管理改进方案的效果评价 | 第70-76页 |
5.4.1 模具质量与成本控制效果 | 第70-73页 |
5.4.2 模具调试提升面品质量 | 第73-76页 |
5.5 冲压车间标准化管理效果 | 第76-80页 |
5.5.1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 第76-77页 |
5.5.2 冲压生产标准化管理效果 | 第77-79页 |
5.5.3 吸收丰田管理模式的冲压车间管理成果 | 第79-80页 |
5.6 产品改型管理改进方案效果评价 | 第80-81页 |
5.7 物流管理改进效果评价 | 第81-83页 |
第6章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83-85页 |
6.1 总结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