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城市桥梁检测评估方法及应用分析--以济南燕山立交桥为例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桥梁检测技术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第2章 大型城市桥梁检测评估方法分析 | 第16-28页 |
2.1 桥梁调查的方法 | 第16页 |
2.2 定期检测评估方法 | 第16-24页 |
2.2.1 定期检测内容 | 第16-18页 |
2.2.2 定期检测要求 | 第18-19页 |
2.2.3 检测评估方法 | 第19-24页 |
2.3 特殊检测方法 | 第24-25页 |
2.4 荷载试验评估方法 | 第25-28页 |
2.4.1 静载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2.4.2 动载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第3章 济南燕山立交桥检测评估实例 | 第28-46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8-32页 |
3.2 检测评估依据 | 第32页 |
3.3 检测评估单元划分 | 第32-35页 |
3.4 特殊检测内容 | 第35页 |
3.5 荷载试验方案 | 第35-41页 |
3.5.1 静载试验评估方案 | 第35-39页 |
3.5.2 动载试验评估方案 | 第39-40页 |
3.5.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3.6 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 第41-42页 |
3.7 部件编号规则 | 第42-44页 |
3.7.1 构件的命名编号总规则 | 第42-43页 |
3.7.2 构件的详细命名编号规则 | 第43-44页 |
3.8 检测平台选择 | 第44-45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燕山立交桥检测评估结果 | 第46-74页 |
4.1 定期检测评估结果 | 第46-51页 |
4.1.1 子单元评估结果 | 第46-50页 |
4.1.2 单元评估结果 | 第50-51页 |
4.1.3 全桥评估结果 | 第51页 |
4.2 特殊检测结果 | 第51-52页 |
4.2.1 混凝土强度 | 第51页 |
4.2.2 碳化深度 | 第51-52页 |
4.2.3 钢筋锈蚀状况 | 第52页 |
4.2.4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 | 第52页 |
4.3 荷载试验数据分析 | 第52-73页 |
4.3.1 静载试验数据分析 | 第52-70页 |
4.3.2 动载试验数据分析 | 第70-72页 |
4.3.3 检测结论 | 第72-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桥梁缺损状况分析 | 第74-89页 |
5.1 上部结构 | 第74-86页 |
5.1.1 主梁裂缝 | 第74-82页 |
5.1.2 主梁混凝土缺陷 | 第82-84页 |
5.1.3 主梁刮蹭 | 第84-86页 |
5.2 下部结构 | 第86-87页 |
5.2.1 桥墩水平与环向裂缝 | 第86页 |
5.2.2 支座钢盆或垫板锈蚀 | 第86-87页 |
5.3 桥面系 | 第87-88页 |
5.3.1 桥面铺装密集网裂 | 第87-88页 |
5.3.2 伸缩缝锚固区混凝土 | 第88页 |
5.4 其他 | 第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维修及养护管理建议 | 第89-91页 |
6.1 维修处置对策 | 第89-90页 |
6.1.1 主梁裂缝 | 第89页 |
6.1.2 主梁混凝土缺陷 | 第89页 |
6.1.3 坠物隐患 | 第89-90页 |
6.1.4 警示标志不足 | 第90页 |
6.2 日常养护管理建议 | 第9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7.1 本文总结 | 第91页 |
7.2 展望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