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技术创新概述 | 第14-18页 |
·技术创新的概念 | 第14-16页 |
·技术创新的分类 | 第16-18页 |
·按照创新的程度分类 | 第16-17页 |
·按照创新的连续性分类 | 第17-18页 |
·突破性创新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突破性创新的概念 | 第18-20页 |
·突破性创新过程管理 | 第20-22页 |
·突破性创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负熵及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 第24-29页 |
·熵的概念 | 第24-26页 |
·热力学熵 | 第24-26页 |
·统计力学熵 | 第26页 |
·负熵概念与耗散结构理论 | 第26-27页 |
·负熵的概念 | 第26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26-27页 |
·负熵与耗散结构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4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9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9-30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论文组织结构及章节安排 | 第31-34页 |
第二章 负熵驱动的产品突破性创新设计开发流程 | 第34-54页 |
·引言 | 第34页 |
·产品功能分析 | 第34-38页 |
·功能及功能分类 | 第35-38页 |
·功能的概念 | 第35-36页 |
·功能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功能分类 | 第37-38页 |
·基于物质-场分析的功能模型 | 第38-40页 |
·物质—场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功能及功能元件 | 第39-40页 |
·产品功能模型 | 第40页 |
·产品技术系统组成及功能分解 | 第40-42页 |
·产品技术系统的组成 | 第40-42页 |
·产品技术系统功能分解 | 第42页 |
·机械产品的突破性创新 | 第42-49页 |
·动力系统的突破性创新—电动汽车 | 第42-44页 |
·传动系统的突破性创新—DSG双离合变速器 | 第44-46页 |
·执行系统的突破性创新—数码相机 | 第46页 |
·控制系统的突破性创新—数控技术 | 第46-47页 |
·机械产品突破性创新的方法 | 第47-49页 |
·产品核心技术子系统物质—场模型 | 第47-48页 |
·机械产品的突破性创新 | 第48-49页 |
·产品突破性创新设计系统化开发过程 | 第49-52页 |
·机械产品的突破性创新设计 | 第49页 |
·负熵驱动的机械产品突破性创新设计系统化开发过程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基于负熵流的产品突破性创新耗散结构 | 第54-67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 第55-59页 |
·耗散结构理论的非平衡热力学基础 | 第55-57页 |
·耗散结构理论与熵变 | 第57-58页 |
·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 | 第58-59页 |
·基于负熵流的产品突破性创新耗散结构分析 | 第59-61页 |
·产品突破性创新耗散结构形成的本质——熵变为负 | 第59-60页 |
·产品突破性创新耗散结构形成的原因——非线性作用 | 第60页 |
·产品突破性创新耗散结构形成的动力——涨落 | 第60-61页 |
·基于困难功能元求解的产品突破性创新耗散结构尖点突变过程分析 | 第61-66页 |
·通常功能元与困难功能元 | 第61-62页 |
·突变理论 | 第62-63页 |
·突变理论简介 | 第62页 |
·突变的类型 | 第62-63页 |
·产品突破性创新耗散结构尖点突变过程分析 | 第63-66页 |
·基于负熵流的产品突破性创新耗散结构模型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面向负熵实现过程的产品突破性创新设想产生 | 第67-85页 |
·引言 | 第67页 |
·基于负熵流的产品突破性创新机会分析 | 第67-69页 |
·产品核心技术子系统突破性创新进化分析 | 第69-76页 |
·产品核心技术子系统突破性创新需求进化分析 | 第69-70页 |
·产品核心技术子系统突破性创新技术进化分析 | 第70-72页 |
·产品核心技术子系统进化状态 | 第70-71页 |
·产品核心技术子系统突破性创新进化过程模型 | 第71-72页 |
·产品核心技术子系统的突破性创新技术预测 | 第72-76页 |
·负熵实现过程下的模糊前端阶段创新设想产生 | 第76-79页 |
·产品创新过程中的模糊前端 | 第76-77页 |
·耗散结构类比过程下的负熵实现方法 | 第77-78页 |
·基于负熵实现方法的产品突破性创新设想产生过程模型 | 第78-79页 |
·实例分析—电控式快速切断阀 | 第79-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基于信息熵的产品突破性创新评价方法 | 第85-99页 |
·引言 | 第85页 |
·信息的定义 | 第85-87页 |
·信息的度量 | 第87-89页 |
·信息量与信息熵 | 第87-88页 |
·信息熵的定义 | 第88-89页 |
·基于信息熵的机械产品突破性创新评价方法 | 第89-92页 |
·解空间 | 第89-91页 |
·产品技术系统的信息熵 | 第91-92页 |
·基于信息熵的机械产品突破性创新评价模型 | 第92页 |
·实例分析—中药滴丸机 | 第92-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架桥机下导梁结构创新实例——一种推梁式架桥机 | 第99-124页 |
·引言 | 第99页 |
·架桥机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99-100页 |
·架桥机基本结构及主要工作原理 | 第100-102页 |
·架桥机主要类型及其优缺点 | 第102-106页 |
·一种推梁式定点起吊型架桥机创新设想产生 | 第106-123页 |
·推梁式架桥机创新设想产生过程 | 第106-111页 |
·推梁式架桥机创新设想评价过程 | 第111-114页 |
·推梁式架桥机主要结构形式 | 第114-116页 |
·推进式运梁车主要结构 | 第114-115页 |
·架桥机各部分主要结构 | 第115-116页 |
·推梁式架桥机工作过程描述 | 第116-123页 |
·推梁式架桥机工作原理 | 第116-119页 |
·推梁式架桥机标准作业流程 | 第119-120页 |
·推梁式架桥机主要技术特点 | 第120-121页 |
·推梁式架桥机技术创新结果 | 第121-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7页 |
·主要结论 | 第124-12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5页 |
·未来展望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