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乘用车后排乘员保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本课题所采用的方法 | 第10-12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2 C-NCAP中约束系统的评价准则及评价方法 | 第13-22页 |
·C-NCAP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C-NCAP中乘员约束系统的评价准则 | 第15-17页 |
·乘员身体伤害机理 | 第15-16页 |
·乘员身体伤害等级 | 第16-17页 |
·C-NCAP中约束系统的评价方法 | 第17-21页 |
·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50FRB)评价方法 | 第17-20页 |
·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64ODB)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实车正面碰撞摸底试验分析 | 第22-45页 |
·50FRB试验结果分析 | 第22-35页 |
·50FRB车身加速度分析 | 第23-25页 |
·试验车辆后排约束系统匹配情况分析 | 第25-28页 |
·50FRB试验中后排乘员出现的问题 | 第28-35页 |
·64ODB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44页 |
·64ODB车身加速度分析 | 第36-38页 |
·试验车辆后排约束系统匹配情况分析 | 第38-40页 |
·64ODB试验中后排乘员出现的问题 | 第40-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基于MADYMO后排乘员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5-61页 |
·MADYMO软件简介 | 第45-47页 |
·多体系统 | 第46-47页 |
·有限元系统 | 第47页 |
·正面碰撞后排乘员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7-57页 |
·有限元车体外形的建立 | 第48-49页 |
·多刚体后排车体模型的初步搭建 | 第49-50页 |
·车体模型与有限元车体外形空间位置对标 | 第50-53页 |
·假人调用以及定位 | 第53-54页 |
·安全带与假人拟合 | 第54-55页 |
·零部件试验 | 第55-56页 |
·加载试验脉冲 | 第56-57页 |
·仿真结果对标 | 第57-60页 |
·50FRB仿真模型对标结果 | 第57-59页 |
·64ODB仿真模型对标结果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后排部分约束系统参数的匹配 | 第61-69页 |
·座椅骨架的匹配 | 第61-63页 |
·安全带类型的匹配 | 第63-64页 |
·优化方案对50FRB后排乘员的保护效果 | 第64-66页 |
·优化方案对64ODB后排乘员的保护效果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整车验证最佳约束系统匹配参数的效果 | 第69-79页 |
·前期方案在实车中的应用 | 第69-70页 |
·整车验证试验数据与仿真最佳方案数据对比 | 第70-77页 |
·50FRB整车验证数据与仿真最佳方案数据对比 | 第70-73页 |
·64ODB整车验证数据与仿真最佳方案数据对比 | 第73-77页 |
·后排乘员伤害的改善措施总结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79页 |
·展望 | 第79-81页 |
8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6-87页 |
10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