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儿童乘员下肢碰撞响应及损伤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汽车碰撞安全概述 | 第8页 |
·损伤生物力学概述 | 第8-9页 |
·国内外儿童乘员损伤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动物实验 | 第10页 |
·尸体实验 | 第10-11页 |
·儿童假人 | 第11-12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六岁儿童乘员几何模型的构建 | 第15-32页 |
·几何模型提取 | 第15页 |
·儿童乘员防护法规 | 第15-16页 |
·儿童乘员角度的确定 | 第16-28页 |
·髋关节角度调整 | 第17-21页 |
·膝关节角度调整 | 第21-26页 |
·足关节角度调整 | 第26-27页 |
·其余部位角度调整 | 第27-28页 |
·儿童乘员几何模型 | 第28-29页 |
·儿童乘员下肢几何模型的调整与修复 | 第29-32页 |
3 六岁儿童乘员下肢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 第32-50页 |
·儿童和成人下肢生理结构的差异 | 第32-33页 |
·儿童乘员下肢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 第33-36页 |
·网格单元的选取 | 第33页 |
·网格大小的确定 | 第33-34页 |
·Truegrid网格构建及划化 | 第34-36页 |
·Hypermesh网格调整及优化 | 第36页 |
·下肢各组织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 第36-43页 |
·长骨有限元模型 | 第36-37页 |
·膝关节有限元模型 | 第37-38页 |
·肌肉有限元模型 | 第38-41页 |
·足部有限元模型 | 第41-43页 |
·下肢整体有限元模型构建 | 第43-46页 |
·肌肉的连接 | 第43-44页 |
·肌腱的连接 | 第44页 |
·皮肤的构建及调整 | 第44-46页 |
·下肢有限元模型组织材料特性 | 第46-49页 |
·生物体材料组织特性 | 第46-48页 |
·线性粘弹性材料模型 | 第48-49页 |
·儿童乘员下肢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49-50页 |
4 六岁儿童乘员下肢损伤机理分析 | 第50-67页 |
·汽车正面碰撞 | 第50-52页 |
·正碰过程分析 | 第50-51页 |
·正碰能量衰减分析 | 第51-52页 |
·车辆正碰中膝关节损伤研究 | 第52页 |
·后排儿童乘员下肢损伤分析 | 第52-56页 |
·40km/h工况下肢损伤分析 | 第52-54页 |
·20km/h工况下肢损伤分析 | 第54-56页 |
·前排儿童乘员下肢损伤分析 | 第56-61页 |
·40km/h工况下肢损伤分析 | 第57-59页 |
·20km/h工况下肢损伤分析 | 第59-61页 |
·不同乘坐位置对儿童乘员下肢损伤曲线分析 | 第61-63页 |
·儿童乘员髌骨软骨损伤机理研究 | 第63-67页 |
·40km/h工况损伤分析 | 第63-64页 |
·20km/h工况损伤分析 | 第64-6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7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