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第一章 仔猪黄白痢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 仔猪黄白痢的病原学 | 第11页 |
2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特征 | 第11-12页 |
3 仔猪黄白痢的流行情况 | 第12-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的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1 菌毛的主要类型 | 第15-17页 |
·F4菌毛 | 第15页 |
·F5菌毛 | 第15-16页 |
·F6菌毛 | 第16-17页 |
2 菌毛的生化特性 | 第17页 |
3 菌毛的表达条件 | 第17页 |
4 菌毛的流行病学分布 | 第17-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3页 |
第三章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 第23-29页 |
1 加强饲养管理 | 第23页 |
2 微生态制剂治疗 | 第23页 |
3 抗生素治疗 | 第23-24页 |
4 疫苗预防 | 第24-27页 |
·全菌灭活疫苗 | 第24-25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25页 |
·基因工程疫苗 | 第25-26页 |
·ETEC疫苗的展望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9-73页 |
第四章 仔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 第29-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病料样本采集 | 第29-30页 |
·培养基 | 第30页 |
·其他试剂 | 第30页 |
·参考菌株 | 第30页 |
·PCR引物 | 第30-31页 |
·细菌的分离与纯培养 | 第31页 |
·革兰氏染色镜检 | 第31页 |
·生化试验 | 第31-32页 |
·PCR模板的制备 | 第32页 |
·PCR检测菌毛基因 | 第32页 |
2 结果 | 第32-35页 |
·细菌分离和生化鉴定 | 第32-33页 |
·分离菌株的菌毛基因检测 | 第33-34页 |
·分离菌株的溶血性与菌毛类型的相关性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4、F5和F6菌毛亚单位基因的克隆表达 | 第39-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6页 |
·菌株和质粒载体 | 第39-40页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40-41页 |
·PCR产物的克隆与转化 | 第41-43页 |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SDS-PAGE检测 | 第43页 |
·重组蛋白表达形式的鉴定 | 第43-44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与复性 | 第44-45页 |
·纯化产物的Western-blot分析 | 第45-46页 |
2 结果 | 第46-54页 |
·faeG、fanC及fasA的PCR扩增 | 第46-48页 |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8-50页 |
·faeG、fanC、fasA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诱导表达 | 第50-52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与复性 | 第52-53页 |
·重组蛋白表达Western-blot鉴定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第六章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4菌毛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作用 | 第59-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3页 |
·血清及生化试剂 | 第60页 |
·免疫血清的制备 | 第60-61页 |
·间接ELISA方法条件的优化 | 第61-62页 |
·间接ELISA方法临界值的确定 | 第62页 |
·阻断试验 | 第62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62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62-63页 |
·符合性试验 | 第63页 |
·临床样品检测 | 第63页 |
2 结果 | 第63-68页 |
·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最佳稀释倍数的确定 | 第63-64页 |
·血清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64页 |
·封闭液的确定 | 第64页 |
·酶标二抗工作浓度和时间的确定 | 第64-65页 |
·间接ELISA方法临界值的确定 | 第65页 |
·阻断试验 | 第65-66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66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66-67页 |
·符合性试验 | 第67页 |
·临床猪血清检测 | 第67-68页 |
3 讨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5页 |
附录主要溶液及其配制方法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