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7页 |
·绪论 | 第10页 |
·荧光小分子探针概述 | 第10-11页 |
·荧光传感材料 | 第11-14页 |
·荧光聚合物传感材料的应用 | 第14-26页 |
·荧光化学传感器 | 第14-18页 |
·荧光聚合物温度计 | 第18-22页 |
·荧光聚合物pH计 | 第22-23页 |
·生物检测 | 第23-24页 |
·荧光造影 | 第24-26页 |
·本文研究思路和目标 | 第26-27页 |
第2章 pH与温度双响应聚合物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27-41页 |
·前言 | 第27-28页 |
·pH与温度双响应聚合物荧光传感器的设计 | 第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8-29页 |
·PNME的合成路线 | 第29-32页 |
·聚合物荧光传感器PNME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聚合物荧光传感PNME的表征 | 第32-33页 |
·探针A4的pH滴定实验 | 第33页 |
·聚合物荧光传感器PNME的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聚合物荧光传感器PNME的表征 | 第34-35页 |
·化合物A4的pH响应性能研究 | 第35-36页 |
·聚合物荧光传感器PNME的性能研究 | 第36-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基于PET的turn-on型Fe~(3+)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41-55页 |
·前言 | 第41-42页 |
·Turn-On型Fe~(3+)荧光探针的设计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9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3页 |
·NPAP和FS的合成路线 | 第43-49页 |
·探针NPAP和荧光传感器FS性能测试方法 | 第49-50页 |
·探针溶液的配置和稀释 | 第49页 |
·探针NPAP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49-50页 |
·金属离子标准溶液的配置 | 第50页 |
·探针NPAP的pH滴定实验 | 第50页 |
·荧光传感器FS的配置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探针NPAP荧光量子产率 | 第50-51页 |
·探针NPAP对pH的滴定曲线 | 第51页 |
·探针NPAP对Fe~(3+)离子的滴定曲线 | 第51-52页 |
·探针NPAP的选择性 | 第52页 |
·探针NPAP的竞争性 | 第52-53页 |
·探针NPAP与Fe~(3+)的结合模式 | 第53页 |
·荧光传感器FS对Fe~(3+)的滴定曲线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盐湖卤水中锂离子提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55-71页 |
·前言 | 第55-56页 |
·锂离子络合吸附材料的设计 | 第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64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6-57页 |
·合成路线 | 第57-64页 |
·锂离子吸附分离材料SM的表征和荧光团D7性能测试 | 第64-65页 |
·锂离子吸附分离材料SM的表征 | 第64页 |
·锂离子吸附分离材料SM的性能测试 | 第64-65页 |
·荧光团D7的性能测试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0页 |
·介孔硅胶吸附材料SM的表征 | 第65页 |
·锂离子吸附分离材料SM用于卤水中Li~+提取分离性能测试 | 第65-67页 |
·化合物D7的性能测试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文章和待发表的文章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 (典型化合物谱图) | 第84-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