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众包科学:网络传播语境下的公众参与创新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研究背景第13-16页
     ·基于网络平台的众包模式兴起第13-14页
     ·科技创新由内部研发走向社会化协作生产第14-16页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主要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第16-17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18页
   ·研究框架与章节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0-41页
   ·创新研究相关理论综述第20-28页
     ·开放创新第20-22页
     ·用户创新第22-26页
     ·作为创新的众包理论第26-28页
   ·虚拟组织相关理论综述第28-33页
     ·虚拟组织的诞生与发展第28-29页
     ·虚拟组织的概念定义第29-32页
     ·虚拟组织的主要研究议题第32-33页
   ·网络传播相关理论综述第33-41页
     ·新媒介与新的传播模式第33-37页
     ·媒介使用者研究第37-41页
第三章 众包科学组织类型及其特征第41-57页
   ·引言第41-42页
   ·“众包科学”的基本概念第42-44页
     ·众包科学概念的产生第42-43页
     ·众包科学的概念内涵第43-44页
   ·众包科学组织及其类型第44-57页
     ·众包科学的虚拟组织形态第44-46页
     ·众包科学的组织类型框架第46-52页
     ·众包科学的组织类型讨论第52-56页
     ·众包科学组织类型的总体特征第56-57页
第四章 网络化科学生产的创新策略第57-73页
   ·引言第57-58页
   ·典型案例第58-59页
     ·Foldit第58页
     ·InnoCentive第58-59页
   ·案例分析第59-73页
     ·网络的建立第59-67页
     ·集体智慧的运用第67-73页
第五章 网络时代公众参与科学的全新尝试第73-84页
   ·引言第73页
   ·众包科学进程的典型——“星系动物园”案例简述第73-74页
   ·对“星系动物园”众包科学案例的讨论第74-84页
     ·认同第75-77页
     ·学习第77-80页
     ·表达第80-84页
第六章 众包科学的数字鸿沟与机遇第84-113页
   ·引言第84页
   ·理论分析第84-87页
     ·“数字鸿沟”理论概述第84-85页
     ·众包科学中的“数字鸿沟”议题第85-87页
   ·实证研究第87-112页
     ·研究方法第87-89页
     ·研究结果第89-112页
   ·综合分析结果第112-11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8页
   ·结论第113-115页
   ·展望第115-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0页
附录第130-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鲁棒非线性导引律设计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危机中的地方政务微博:媒体属性、社交属性与传播效果—中美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