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的地方政务微博:媒体属性、社交属性与传播效果—中美比较的视角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33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9-20页 |
·选题背景 | 第19-20页 |
·选题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20-29页 |
·危机与危机传播 | 第20-22页 |
·地方政府 | 第22-24页 |
·政务微博 | 第24-26页 |
·微博属性 | 第26-28页 |
·传播效果 | 第28-29页 |
·研究流程和章节 | 第29-33页 |
·研究框架 | 第29-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章节安排 | 第31-3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33-46页 |
·危机传播的理论演变 | 第33-35页 |
·传统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研究 | 第33-34页 |
·社交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研究 | 第34-35页 |
·政务微博危机传播的研究动态 | 第35-42页 |
·研究现状:当前研究热点 | 第35-37页 |
·媒体属性:议题构建理论 | 第37-39页 |
·社交属性:公众参与理论 | 第39-42页 |
·公众视角的危机传播效果研究 | 第42-44页 |
·公众视角的传播效果 | 第42-43页 |
·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研究问题 | 第44-45页 |
·创新之处 | 第45-46页 |
第3章 危机中地方政务微博的使用现状 | 第46-68页 |
·使用背景:中美危机国情 | 第46-48页 |
·中美两国都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危机 | 第47-48页 |
·中美两国注重的危机类型不同 | 第48页 |
·使用基础:中美应急管理体系 | 第48-52页 |
·美国以国家事件管理系统为核心 | 第48-50页 |
·中国以各级应急管理预案为核心 | 第50-52页 |
·使用政策:中美社交媒体危机传播政策 | 第52-57页 |
·美国形成社交媒体危机应对指导体系 | 第52-56页 |
·中国表现在各级政府应急预案中 | 第56-57页 |
·使用实践:中美地方政务微博危机传播实践 | 第57-64页 |
·纽约市政府应对2012年飓风桑迪 | 第58-60页 |
·北京市政府应对2012年721暴雨 | 第60-61页 |
·波士顿警察局应对2013年马拉松爆炸案 | 第61-63页 |
·上海市公安局应对2014年外滩踩踏事件 | 第63-64页 |
·使用媒介:“新浪微博”和“推特” | 第64-67页 |
·发展都经历了五个阶段 | 第64-66页 |
·危机中的重大作用都在早期凸显 | 第66页 |
·推特政治宣传作用发挥较早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研究方法解析 | 第68-84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68-71页 |
·案例分析法简介 | 第68-69页 |
·分析案例的选取 | 第69-71页 |
·内容分析法 | 第71-78页 |
·内容分析法简介 | 第71-72页 |
·样本抽取结果 | 第72-74页 |
·分析类目与编码 | 第74-77页 |
·编码员信度检查 | 第77-78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78-83页 |
·问卷调查法简介 | 第78-79页 |
·问卷量表设计 | 第79-80页 |
·问卷发放和回收 | 第80-81页 |
·问卷信效度检查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媒体属性及其危机传播效果 | 第84-105页 |
·媒体属性的线上公众态度和行为分析 | 第84-97页 |
·美国 | 第84-88页 |
·中国 | 第88-92页 |
·两国比较 | 第92-97页 |
·媒体属性的线下公众满意度分析 | 第97-102页 |
·美国 | 第97-99页 |
·中国 | 第99-101页 |
·两国比较 | 第101-102页 |
·两国媒体属性的比较结论 | 第102-103页 |
·美国重点构建信息、中国重点构建观点框架 | 第102-103页 |
·重点构建议题效果较差,但满意度都超过期望 | 第103页 |
·中美行动框架议题的传播效果都较好 | 第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6章 社交属性及其危机传播效果 | 第105-118页 |
·社交属性的线上公众态度和行为分析 | 第105-112页 |
·美国 | 第105-108页 |
·中国 | 第108-111页 |
·两国比较 | 第111-112页 |
·社交属性的线下公众满意度分析 | 第112-115页 |
·美国 | 第112-113页 |
·中国 | 第113-115页 |
·两国比较 | 第115页 |
·两国社交属性的比较结论 | 第115-117页 |
·中国政务微博社交属性发挥比美国好 | 第116-117页 |
·中国社交属性的公众满意度比美国低 | 第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7章 不同属性对危机传播效果的影响 | 第118-133页 |
·线上公众态度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8-123页 |
·研究假设 | 第118-119页 |
·美国数据验证 | 第119-121页 |
·中国数据验证 | 第121-123页 |
·线下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3-127页 |
·研究假设 | 第123-125页 |
·美国数据验证 | 第125-126页 |
·中国数据验证 | 第126-127页 |
·危机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讨论 | 第127-132页 |
·政府与公众议题关注度的差异 | 第127-129页 |
·政府互动对公众使用行为影响 | 第129-131页 |
·社交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较多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8章 讨论与展望 | 第133-140页 |
·危机中我国地方政务微博能力提升建议 | 第133-136页 |
·危机中加强构建公众关注的议题 | 第133-134页 |
·危机中加强使用政务微博的社交属性 | 第134页 |
·危机中加强网络舆论控制 | 第134-136页 |
·社交媒体时代我国应急管理的改革创新 | 第136-139页 |
·社交媒体时代危机管理对象的增加 | 第136-137页 |
·社交媒体时代政府危机管理的意见建议 | 第137-139页 |
·本文的研究展望 | 第139-140页 |
附录 | 第140-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