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综合分析及其优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间套作优势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间套作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分散经营小农户农业发展道路 | 第16-17页 |
·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小麦/西瓜/玉米体系研究方案 | 第18-22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0页 |
·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介绍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小麦/西瓜/玉米体系的综合分析 | 第22-38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研究地点概况 | 第23-24页 |
·研究体系介绍 | 第24-28页 |
·数据采集 | 第28-30页 |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作物产量比较 | 第30-32页 |
·经济效益比较 | 第32页 |
·养分平衡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36页 |
·粮食安全与粮食自给政策 | 第36-37页 |
·养分和水分资源利用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小麦/西瓜/玉米体系间作优势的机制 | 第38-67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5页 |
·试验设计 | 第39-42页 |
·试验研究的采样及分析 | 第42-44页 |
·数据计算 | 第44页 |
·数据统计检验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64页 |
·地上部生物量累积规律 | 第45-49页 |
·地上部养分吸收规律 | 第49-50页 |
·作物水分利用规律 | 第50-53页 |
·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 第53-56页 |
·种间相互作用 | 第56-58页 |
·作物根系空间分布 | 第58-64页 |
·讨论 | 第64-66页 |
·作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关系 | 第64-65页 |
·种间相互作用与产量的关系 | 第65页 |
·单作与间作体系的水分利用状况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小麦/西瓜/玉米技术体系的建立和评价 | 第67-87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8-71页 |
·研究设计 | 第68-71页 |
·数据分析 | 第7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85页 |
·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应用效果评价及问题 | 第71-74页 |
·小麦/西瓜/玉米高产高效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74-85页 |
·讨论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中国分散经营农业的发展道路综合讨论 | 第87-94页 |
·粮经间作体系的探索与发展 | 第87-88页 |
·粮经间作体系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表现 | 第88-89页 |
·粮经间作体系的环境效应 | 第89-91页 |
·粮经间作体系的营养价值 | 第91页 |
·综合讨论 | 第91-9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4页 |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94-95页 |
·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附录 | 第109-111页 |
作者简介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