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协调玉米高产与氮高效转运的机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7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玉米干物质累积与产量形成第10-11页
   ·田间玉米氮素吸收规律第11-12页
   ·玉米营养器官中氮的转运第12-13页
   ·氮含量对玉米冠层结构和光合效率的影响第13-14页
   ·氮素分配对玉米光合及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第14-15页
   ·问题的提出第15-17页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7-19页
   ·研究思路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三章 玉米高产与高籽粒氮浓度的植株特征第19-35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结果与分析第23-32页
   ·讨论第32-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不同氮转运效率玉米高产品种叶片光合氮利用效率差异的生理机制第35-52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50页
   ·讨论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田间玉米光合氮利用效率的垂直分布及其对低氮限制的响应第52-69页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65页
   ·讨论第65-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施氮对不同氮转运效率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与籽粒氮浓度的影响第69-91页
   ·材料与方法第70-72页
   ·结果与分析第72-89页
   ·讨论第89-90页
   ·小结第90-91页
第七章 综合讨论、结论与展望第91-96页
   ·综合讨论第91-94页
   ·主要结论第94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94页
   ·研究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作者简历第107-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综合分析及其优化
下一篇:辣椒果实细胞学、转录组分析及赤霉素受体CaGID1s和DELLA蛋白CaGAI功能、互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