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动车转向架构架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 ·地铁车辆及转向架简介 | 第11-16页 |
| ·地铁车辆的主要参数 | 第11-13页 |
| ·动车转向架的技术特征 | 第13-16页 |
| ·转向架构架强度分析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转向架构架载荷计算及工况组合 | 第20-28页 |
| ·构架载荷计算 | 第20-24页 |
| ·超常载荷计算 | 第21-22页 |
| ·模拟运营载荷计算 | 第22-24页 |
| ·组合工况的确定 | 第24-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转向架构架有限元分析及评定 | 第28-46页 |
| ·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28-31页 |
| ·构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 ·构架有限元模型 | 第31-34页 |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4页 |
| ·构架静强度计算及结果评定 | 第34-40页 |
| ·静强度计算结果 | 第34-39页 |
| ·静强度评定 | 第39-40页 |
| ·构架疲劳强度计算及结果评定 | 第40-45页 |
| ·疲劳强度计算结果 | 第40-42页 |
| ·疲劳强度评定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转向架构架的模态分析 | 第46-54页 |
| ·模态分析理论 | 第46-47页 |
| ·模态分析意义及步骤 | 第47-49页 |
| ·建立模型 | 第48页 |
| ·加载和求解 | 第48-49页 |
| ·结果后处理 | 第49页 |
| ·模态分析结果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转向架构架优化设计 | 第54-61页 |
| ·优化设计理论 | 第54-55页 |
| ·构架的优化设计 | 第55-60页 |
| ·构架优化设计的意义 | 第55-56页 |
| ·构架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 ·构架优化设计的结果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1 结论 | 第61-62页 |
| 2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