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论文--世界各国成人教育与业余教育概况论文

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商业教育研究(1912-1937)

目录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导论第12-27页
 一、 选题论证第12-13页
  (一) 理论意义第12页
  (二) 学术价值第12页
  (三) 现实作用第12-13页
 二、 学术史综述第13-23页
  (一) 资料的发掘和整理第13-15页
  (二) 学界研究介绍第15-22页
  (三) 反思第22-23页
 三、 学术要点第23-25页
  (一) 选题切入点第23页
  (二) 新学理视点第23页
  (三) 学术考量重点第23-24页
  (四) 学术探讨难点第24页
  (五) 学术创新点第24-25页
 四、 相关界定第25-27页
  (一) 时间界定第25页
  (二) 空间界定第25页
  (三) 概念界定第25-27页
第一章 民国以前的商业教育第27-53页
 一、 传统的商业教育——学徒制第27-34页
  (一) 学徒制的产生与发展第27-29页
  (二) 传统商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以晋商为例第29-34页
 二、 从商战思潮到教育救国第34-43页
  (一) 兵战与商战的迭相更替第34-37页
  (二)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第37-40页
  (三) 教育救国思潮的发展第40-43页
 三、 商业教育在新环境下的发展探索第43-53页
  (一) 近代商业教育的早期探索第43-45页
  (二) 商业教育改革的背景第45-48页
  (三) 具体改革措施第48-50页
  (四) 新学制颁布后近代商业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第50-53页
第二章 华北地区商会与商业教育第53-71页
 一、 商会的建立与发展第53-56页
  (一) 清末时期商会的建立第53-55页
  (二) 民国时期商会的进一步发展第55-56页
 二、 商会的兴学政策与活动第56-65页
  (一) 商会“兴商学”政策第56-59页
  (二) 商业学校的创建——以直隶商会为例第59-63页
  (三) 社会教育中的商业教育第63-65页
 三、 商业补习教育的发展第65-68页
  (一) 工商界对商业补习教育的倡导与推广第65-67页
  (二) 商业补习教育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第67-68页
 四、 商会所办商业教育的特点与评价第68-71页
  (一) 商会所办商业教育的特点第68-70页
  (二) 评价第70-71页
第三章 实业教育系统中的商业学校第71-92页
 一、 政府政策引导第71-76页
  (一) 北京政府时期第71-75页
  (二) 1937 年前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第75-76页
 二、 发展概况及学校举例第76-83页
  (一) 发展概况第76-77页
  (二) 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第77-80页
  (三) 山西公立商业专门学校第80-83页
 三、 实业教育系统下的商业补习教育第83-89页
  (一) 政府政策第83-85页
  (二) 发展概况第85-89页
 四、 实业教育体系下商业教育的特点及不足第89-92页
  (一) 特点第89-90页
  (二) 不足第90-92页
第四章 普通教育系统中的商业教育第92-130页
 一、 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商业教育第92-116页
  (一) 政府政策第92-95页
  (二) 发展概况第95-96页
  (三) 南开大学商学院第96-108页
  (四) 河北省立法商学院第108-116页
 二、 中小学教育中的商业教育元素第116-127页
  (一) 政府政策的引导第116-119页
  (二) 1930 年高级中学商科课程暂行标准第119-125页
  (三) 各地办学情形第125-127页
 三、 普通教育系统中商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第127-130页
  (一) 特点第127-129页
  (二) 启示第129-130页
第五章 国外各宗教差会及其他团体在华北创办的商业院校第130-153页
 一、 教会在华办校历程第130-134页
  (一) 教会学校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第130-131页
  (二) 收回教育权运动第131-133页
  (三) 传教士与近代商业教育第133-134页
 二、 发展概况及主要商业学校举例第134-149页
  (一) 发展概况第134-135页
  (二) 私立烟台益文商业专科学校第135-139页
  (三) 天津工商大学第139-144页
  (四) 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第144-149页
 三、 特色与启示第149-153页
  (一) 教会商业学校的特点第149-152页
  (二) 影响第152-153页
第六章 对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商业教育的思考第153-168页
 一、 学徒制在近代的传承与演变第153-158页
  (一) 延续与传承第153-155页
  (二) 近代改造第155-158页
 二、 华北与其他地区商业教育的比较第158-163页
  (一) 与华南地区的比较第158-160页
  (二) 与华东地区的比较第160-163页
 三、 华北地区商业教育的特点、不足及启示第163-168页
  (一) 特点第163-165页
  (二) 不足第165-166页
  (三) 启示第166-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81页
 一、 资料汇编、文献、地方志第168-173页
 二、 专著第173-178页
 三、 期刊杂志第178-179页
 四、 学位论文第179页
 五、 期刊论文第179-181页
后记第181-183页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83页
 一、 期刊文章第183页
 二、 报纸文章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美育观念研究
下一篇:论晚清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在立宪运动中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