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序论 | 第10-15页 |
(一) 选题的目的 | 第10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 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3-14页 |
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第14页 |
3. 情绪心理学原理 | 第14页 |
(五)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创新点 | 第15页 |
一、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理论研究 | 第15-18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1. 情感教学法 | 第15-16页 |
2. 高中思想政治课 | 第16页 |
(二) 情感教学法的特点 | 第16页 |
1. 感染性 | 第16页 |
2. 交互性 | 第16页 |
3. 渗透性 | 第16页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情感教学法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1. 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7页 |
2. 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17页 |
3. 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理念的需要 | 第17页 |
(四)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情感教学法的意义 | 第17-18页 |
1. 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 第17-18页 |
2. 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18页 |
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18页 |
二、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18-20页 |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页 |
1. 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缺乏深入了解 | 第19页 |
2. 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不足 | 第19页 |
3. 情感教学法的应用方式单一 | 第19页 |
(二) 成因分析 | 第19-20页 |
1. 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不彻底 | 第19-20页 |
2. 部分教师应用情感教学法的教学能力不高 | 第20页 |
3. 不少教师对多样的教学方式缺乏探索 | 第20页 |
三、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实践探索 | 第20-31页 |
(一) 应用情感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 第20-21页 |
1. 主体性原则 | 第20-21页 |
2. 引导性原则 | 第21页 |
3. 思想性原则 | 第21页 |
(二) 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具体步骤 | 第21-25页 |
1. 明确目标,生成情感 | 第21-22页 |
2. 设置情境,激发情感 | 第22-23页 |
3. 动员参与,深化情感 | 第23-24页 |
4. 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 第24页 |
5. 课后交流,延续情感 | 第24-25页 |
(三) 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主要对策 | 第25-31页 |
1. 教师要彻底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 第25-26页 |
2. 教师要围绕学生情感需求设计教学活动 | 第26-27页 |
3. 教师要提升应用情感教学法的教学能力 | 第27-29页 |
4. 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应用情感教学法的方式 | 第29-31页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情感教学法取得的成效与反思 | 第31-32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情感教学法所取得的成效 | 第31-32页 |
1. 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 第31页 |
2.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第31页 |
3. 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 第31-32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情感教学法的反思 | 第32页 |
1. 应用情感教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第32页 |
2. 应用情感教学法不能背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 第32页 |
结束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附录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