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绪论 | 第7-10页 |
| 一 燕子古乐概述 | 第10-15页 |
| ·历史脉络 | 第10页 |
| ·地理环境——燕子古乐的流行地区 | 第10-11页 |
| ·演奏场合——燕子古乐的社会功能与本地的民俗关系 | 第11-12页 |
| ·现今燕子古乐音乐会及主要成员简介 | 第12-15页 |
| 二 燕子古乐音乐形态分析 | 第15-23页 |
| ·燕子古乐的乐谱 | 第15-18页 |
| ·乐队的组织与乐器的配置 | 第18-20页 |
| ·燕子古乐的演奏形式 | 第20-21页 |
| ·燕子古乐的调式 | 第21-23页 |
| 三 燕子古乐套曲——《关公挑袍》艺术分析 | 第23-41页 |
| ·《关公挑袍》概述 | 第23-24页 |
| ·音乐本体分析 | 第24-37页 |
| ·燕子古乐的音乐特点 | 第37-38页 |
| ·音乐的韵腔加花——“阿口” | 第38页 |
| ·与智化寺京音乐关系(音乐、演奏上的渊源) | 第38-41页 |
| 四 燕子古乐的传承保护 | 第41-48页 |
| ·自身价值 | 第41页 |
| ·严峻现状 | 第41-43页 |
|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 第43-45页 |
| ·发展设想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附录 | 第51-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