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单索面钢桥桁梁斜拉桥施工风险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本文的主要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工程简介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工程风险分析 | 第23-33页 |
·风险的定义与度量 | 第23-24页 |
·风险的定义 | 第23-24页 |
·风险的度量 | 第24页 |
·风险的本质与特征 | 第24-25页 |
·风险的本质 | 第24-25页 |
·风险的特征 | 第25页 |
·风险分析方法 | 第25-29页 |
·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风险分析方法选取的原则 | 第28-29页 |
·施工风险概率估计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桥梁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模型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44页 |
·斜拉桥风险识别的特点 | 第33-34页 |
·风险分析模型 | 第34-43页 |
·层次分析法介绍 | 第34-39页 |
·灰色关联理论 | 第39-41页 |
·蒙特卡罗原理 | 第41-42页 |
·RBF 神经网络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千厮门大桥施工风险分析 | 第44-74页 |
·千厮门大桥施工风险识别 | 第44-57页 |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第44-47页 |
·建立各层次判断矩阵及计算权重并检验 | 第47-52页 |
·建立各层次判断矩阵群及计算权重并检验 | 第52-57页 |
·结构形式的选取 | 第57-66页 |
·指标的说明及量化 | 第58页 |
·斜拉索索面结构形式方案选择的灰色系统特征 | 第58-59页 |
·实际数据比较分析 | 第59-61页 |
·确定最优指标集,指标值的规范化处理 | 第61-63页 |
·计算关联度系数矩阵 E | 第63-65页 |
·最终索面结构形式的确定 | 第65-66页 |
·施工过程分析 | 第66-68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计算结果 | 第67-68页 |
·结构失效概率分析 | 第68-73页 |
·生成神经网络训练样本 | 第68页 |
·建立并检验 RBF 神经网络 | 第68-72页 |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风险分析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风险控制及防治对策研究 | 第74-82页 |
·不同主体对风险的态度 | 第74-75页 |
·桥梁建设者-业主 | 第74页 |
·桥梁设计者-设计方 | 第74页 |
·桥梁建造者-承包商 | 第74-75页 |
·大型桥梁关键技术研究机构-科研、咨询机构 | 第75页 |
·工程风险应对策略介绍 | 第75-79页 |
·风险规避 | 第75-77页 |
·风险转移 | 第77-78页 |
·风险缓解 | 第78页 |
·风险自留 | 第78-79页 |
·千厮门大桥各风险应对策略 | 第79-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页 |
·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A 风险分析及对策 | 第89-10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参与项目 | 第106页 |